今年双十一
天猫官方大规模启动&鼓励&引导&半强制的推行“预售”制度。从本月中旬到现在,愈发迫近“真刀真枪”巷战的阶段了;现在没啥订单,我来抛砖引玉,盘点下当前我收集到的“天猫双十一预售”制度的缺点:先说缺点,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分先后:1:被无限拔高的期待值:全面预售只会让消费者无限拔高的“期待值”,假设消费者小李本来打算200元左右买件冲锋衣,对产品的期望值假设是1?但是提前20天花9.9元参加预售,获得一个9.9元抵99元机会,最后在双十一当天第二次登陆页面、付尾款190元买了一件起码价值“299”的冲锋衣,同样都是200元的支出,小李的期待是什么样?还能是”1“么?(请大家找做过众筹的朋友去了解一下众筹客户的收货时间、众筹的退货率、纠纷率)2:持续流血的推广费:每年大家都在聊推广费用同比去年又一次大幅攀升,维持100w的月
销量,去年投入推广费用是20%,今年可能要25%甚至更高。这次双十一的预售政策,让所有商家持续性流血不止,因为”预售“不是”销售“;即便是已经下单预定的客户,还是会有很多被竞品挖角的机会。逼迫所有商家都持续不断加大投放力度,总体推广费用也不断节节攀升;消费者会从这种不合理的推广大战获得持续的利益么?不,不会的,不够理性的推广大战最后一定会转嫁到产品本身,消费者拿到的产品要么缩水要么以次充好,而这一定是必然。注:精准选款可以抵消部分伤害,但你凭什么是那少数几个幸运者。况且如果市场不理性,好款好商家也是独木难支(比如高仿、山寨、假货。。。);3:客服压力增加:已经在做预售的都知道,总有小白来咨询预售这个那个,产品、质量、材料、物流、使用细节、功能等方面的咨询,客服该接待的一个少不了;反倒新增加了”预付款、尾款、付款时间、支付方式、定金能不退、定金怎么退、预定后能不能换款、换色。。。。“等等新问题。4:大规模的预售也阻拦了不少的新客户参与双十一的热情。这里说的”新客户”并不是说90后、00后,而是我们身边一直被漠视的60后、甚至50后、学历社会阅历不高的70后也算。我问过好几位我身边大龄网购消费者,他们是自己圈子里的时髦人物。他们懂得
淘宝搜索、浏览、客服咨询、下单付款。但碰到预售,理解的就不算太多,,,全面推动预售,白白流失这部分增量现成客户;5:退货风险增加;毕竟没付款,咋变都有可能,是吧;6:物流压力过度集中;参加预售,前20天库房成交很少就是为大货打打包,库房同事闲的蛋疼,到11月12日,乌泱泱的货发不出去,多数店铺都有体验。预售不但没有分流12日以后的物流压力,反而因为提前归拢流量&订单,导致双十一这朵奇葩越来越大,悲惨的说句:节前几乎绝收节后基本绝收;(关于预售,参考幼年动画片《曹冲称象》中,曹冲把大象引诱到船上的过程。曹冲是
阿里巴巴;香蕉是预售(销量;大象:是6000w淘宝商家和800w天猫商家其他缺点一时想不到那么全面,毕竟是要抛砖引玉,现在说说预售的好处吧:预售对阿里的好处(注意,不是对商家,预售多出来的那点时间,既不够生产厂家生产,也不够小批发贩子们订货发货,讲白了预售的本质就是让商家出血做活动帮阿里兜全网销售、流量而已)1:预售最大得优点:狙击其他所有非阿里平台,比如JD、唯品会、国美,包括阿里的朋友苏宁、亚马逊、当当,都会被预售所伤;毕竟相对便宜嘛,毕竟是双十一全网主战场嘛,毕竟签了那么多排他优惠协议嘛,毕竟消费者养成了一定的购物倾向习惯嘛,,,,2:没有了草草书写于此,欢迎大家讨论。
天猫双十一“预售”制度的缺点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