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近年来,寄生在蓬勃发展的
电商上的
刷单灰色利益链应运而生。如今刷单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现象,还出现了公司化丶科技化丶规模化的倾向,成为电商行业难以根除的“毒瘤”。虽然
淘宝等电商出台了刷单行为的惩戒举措,但收效并不大,似乎陷入了“猫和耗子”的游戏……
灰色利益链造就刷单客
所谓刷单,指的以做假的方式来提高商品的销售量以及买家信誉,空买空卖,并不是实际的交易。
“十个买家九个刷,还有一个是傻瓜”。在描述目前行业刷单情况时,淘宝店主小赵这样说道。
对于刷单为何会在电商行业越来越普遍,或许此前美国多所大学的研究学者对针对刷单现象联合进行的研究可以给出准确答案。据悉,该研究团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监控了雇用人手“刷单”的五大交易平台。据报告显示,研究人员随机采样超过4000家拥有真实ID的淘宝网店,监控他们店铺评级的提升情况。结果发现,存在虚假交易的网店提升店铺评级的速度比正常经营的网店至少快十倍。提供刷单服务的供应商甚至能够帮助店铺卖家在一天内迅速“升级”,正常经营的卖家要达到同样的效果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告诉记者,目前,淘宝刷单一般有刷虚假交易丶刷评分丶刷评论等形式。“可以通过以下特征来识别是否被刷单:一是看评论数和交易数,如果交易数很大而评论数很少,可能是最终成交量少,那么刷单的几率较大;二是看评价内容,若评价内容里面相似度高且有明显宣传用语,那么很有可能是经刷手刷单;三是看中差评,除了竞争对手的刻意抹黑外,一般中差评是较客观的评论,真实度较高。”
刷单的背后也有着一条利益链,其中最重要的角色非“刷单客”莫属。而刷单客们也并不是单打独斗,目前行业内已有许多可称专业的庞大组织来进行刷单业务。
“招聘淘宝信誉刷手,职位要求:会上网购物,男女不限。赚钱项目:刷单赚佣金”。正在放暑假的大一学生小陈告诉记者,他从某个论坛上看到了这样的广告,声称“日入50元到100元”,广告中还给出了一个YY频道的账号。抱着好奇的心态,他下载了该社交软件,注册后加了广告中的账号进入到频道。“这个组织有很多成员,频道里每个组都将近1000人,一共十几个组”。
支付方式则有两种:一种是红包支付;一种是垫付。“据我观察主要是以垫付为主”,他对记者表示,“收货地址要么填店家给的,要么就填自己的地址。过几天就会有个空包裹寄到家里,或者看到物流信息显示已收件,就确认收货,给五星好评丶写几十字的好评,这需要截图给频道主持人确认,然后通过支付宝的‘我要收款’功能向主持人指定的账号索要报酬,这样就算完成了一次刷单”。
另一个刷单组织的成员小路告诉记者,刷单组织中的成员会分等级,最普通的只能刷单,高一级还可以拉人进组赚会费提成,最高级的则是刷单丶拉人丶放单这些都能做,提成也最高。
法律人士称刷单违法
前述的美国调研团队抽样调查研究显示,监测期间淘宝网中有11000家网店存在刷单现象,但在所调查的4000多家存在虚假交易的淘宝网店中,只有89家受到淘宝的处罚,仅占2.2%。
为了整治刷单现象,今年阿里巴巴开始严查虚假交易,连续出重拳打击。为了打击旗下商家“刷单”行为,阿里表示,将持续在物流快递环节打击“炒信”行为,尤其是“物流刷单”。
据记者了解,所谓“物流刷单”系指物流公司内部人员参与违规刷单丶协助不法商家寄送空包件或提供不真实物流信息,从而提高商家成交量丶信用等级。其特征是物流运单信息高度仿真,人工较难判别。
事实上,刷单行为不但违规,也违反一些相关的法律条例。一位法律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自愿丶平等丶公平丶诚实信用的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丶公平交易权。 刷单的个人或团体,如果因此造成消费者损害,也应当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并且,网店和刷客之间的交易行为是虚假交易,不受法律保护。而电商平台和卖家是合同关系,卖家通过这种虚假交易提高自身信用等级,显然也是违反这个规则的。”
此外,他认为淘宝店主由于刷信誉,在卖家和卖家间构成了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经营关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丶制作成分丶性能丶用途丶生产者丶有效期限丶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所以商家的行为也触犯了《反不正当交易竞争法》。(据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