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这一年: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
王海
[为了促使更多商家入驻平台,在一线主流品牌已经被各大电商平台瓜分殆尽之际,拼多多将目光伸向难啃的农产品,以及一些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企业,分别推出:多多农园、新品牌计划。]
上海市长宁区娄山关路533号,这里是拼多多总部的所在地。
一年前,当这家电商黑马上市前夕,一批商家聚集于此,如今,一年过去了,当初的商家早已散去,人们也逐渐习惯了这家在几成定局的电商赛道中杀出来的异类。伴随着年度活跃买家数量增速的放缓、获客成本的提高,拼多多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平台聚集了一批用户后,拼多多开始在两个方向发力——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
在第二大股东腾讯的支持下,拼多多围绕“社交+电商”的模式得以迅猛发展。
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前12个月,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量为4.433亿,相较于两年前(截至2017年3月31日前12个月)的0.677亿元增长了5.55倍。但增速已显疲态,当前(截至2019年3月31日前12个月),拼多多活跃买家数环比上期(截至2018年12月31日前12个月)增长5.93%,这已经是增速的连续第六个季度下滑。
在活跃用户增速放缓的同时,拼多多要想获得新的用户也较为困难,获客成本预计将在很短时间与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京东持平。
与此同时,拼多多月活跃用户数占当期年度活跃买家数的比例已经从2017年一季度的22.16%提升到2019年第一季度的65.35%,目前已趋于稳定。
在留住用户的同时,消费者在平台消费的金额也随之上升。
截至2019年3月31日前12个月,拼多多每位活跃买家年度消费额达到1257.3元,相较于两年前提高了4倍。
在聚集了一批用户之后,如何赚钱成为一道必答题。
拼多多的盈利模式是收取商家的广告费、交易佣金。为了促使更多商家入驻平台,在一线主流品牌已经被各大电商平台瓜分殆尽之际,拼多多将目光伸向难啃的农产品,以及一些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企业,分别推出:多多农园、新品牌计划。
2018年12月,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计划扶持1000家拼工厂。
“拼多多已累计收到超过6000家制造企业递交的申请,近500家企业和品牌方参与了试点工程,正式成员达62家。”拼多多副总裁井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至今拼多多共推出1200余款定制化产品。
位于安徽凤阳的德力股份(002571.SZ)就是新品牌计划中的一员。德力股份以生产销售玻璃器皿为主业,2018年,德力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接近20%,这意味着市面上每5只家用玻璃杯子,就有1只是德力制造。然而,受限于品牌认知度,在消费市场,品牌始终得不到中高端市场的认可。
在国内日用品玻璃行业中,超过50%的流通掌握在线下经销商手中,冗长的经销链路降低了产品的终端价格优势,也让工厂对市场变化的认知相对滞后。
为了开拓新的消费场景、更贴近消费者,2019年1月,德力入驻拼多多,在没有前期推广的情况下,首月的销量便接近15万只;拼多多“年货节”期间(1月4日~1月23日),德力红酒杯的单品日销量超过2万件,整体销量环比增幅超过50%。
“拼多多最大的价值是能够将需求侧的订单聚集起来,当订单需求量上来之后,企业制造产品的单位成本也会有所下降。制造企业也愿意根据薄利多销的原则,放弃一部分毛利率来获取更多的订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众多企业愿意跟拼多多合作的根本原因。
距离凤阳2000公里外的云南文山州丘北县也有着拼多多的身影。
拼多多推出的多多农园模式是通过选好带头人,组织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并提供资金、技术、资源等支持,帮助合作社在平台开店,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贫困户收益。
以卖水果起家的拼多多对于农产品似乎有一种执念,针对需求端,在拼多多App上有一个购物游戏“多多果园”,在这个应用里,用户通过社交、互动的游戏方式种植虚拟果树,果树一旦成熟,多多果园就会免费给用户送出真实的水果。
今年5月,拼多多方面称:“自水果大幅涨价以来,多多果园流量大涨,日活较年初增加超过1100万。”消费者看重拼多多的水果更多的是低价,低价到足以让消费者忍受不能现场挑选水果的体验缺失。
记者了解到,拼多多的低价主要是由于前端能保证订单量规模,使源头可以集中发货、薄利多销,进而形成规模效应;打掉了中间环节的加价。
对于新品牌计划、农产品上行两大战略的实施,需要资金的支持。自IPO之后,今年2月,拼多多公布后续发行(Follow-OnOffering)计划,募资所得的超过10亿美元将主要投入涉及“农产品上行”与“新品牌计划”等新商业基础设施,以及部分技术研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