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
店铺来说,
流量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商家也应该精打细算,把每种渠道、每种类型的流量来源的特质理解透彻并运用自如,才能实现流量的最佳利用,最大化挖掘每一位到达店铺访客的消费价值。
一、认识流量的重要指标
?访客数
访客数是用于衡量店铺或页面来了多少人的指标,是到达店铺或页面的用户去重后的数值,即同一用户从多个渠道多次访问只被计算一次。
?游览量
浏览量是用于衡量用户,也就是访客在店铺内浏览和查看了多少次页面的指标。如一个用户多次打开或刷新某个页面,其页面的游览量将增加。
?访问次数
表示店铺在一个会话内被用户连续访问的次数。从用户进入到离开店铺,记为一次店铺访问次数;用户中途离开又返回店铺,记为第二次店铺访问次数。
?平均访问深度
平均访问深度=浏览量/访问次数,
这个数据用于衡量用户在进行店铺访问时,浏览了几个页面的指标。
?平均停留时
平均停留时间=总停留时间/总浏览量,
表示每位用户每次访问在页面内停留时间的均值,单位为秒。
?跳失
跳失率=跳出次数/访问次数。
用于表示用户只访问了店铺或商品一个页面就离开店铺额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比例。二、 掌握各端口的流量特征
PC端
流量入口内容丰富
PC端显示器的屏幕越来越大,可展现的界面和内容会更多,可承载的用户交互也更多,因此较之其他几种终端,PC端的频道设计更为丰富。
流量高峰为工作日
使用PC进行购物的主力人群大部分是上班族,在工作日的休息间隙进行网购,另一部分是周末具有放松、游玩、旅游等特征的人群等。
APP端
个性化与聚焦感
运营资源统筹优化,手机屏幕的显示有限,就对资源坑位如何达到效率最大的设置要求更高,聚焦下的主题、调性与线上场景的统一与鲜明。
碎片化与场景化
场景化推荐基本融入APP端的各大重点页面,大数据系统基于用户的基本属性、购买能力、行为特征、心理特征、社交网络和兴趣爱好等多维因素,为用户精准的推荐需求度、吻合度更高的商品,为商家引流更多的精准流量。
微信端
去中心化流量入口
微信端推行去中心化的战略,可以通过服务号独立进行营销
推广、会员活动等,只要用户关注微店,就默认成为店铺的粉丝,非常便于管理。同时,对于店铺品牌的树立和商品品牌的打造,也更加轻松便利。
社交性与参与性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活跃的APP,通过微信进行购物充分利用和发挥微信的社交化媒体属性。
手机QQ端
用户主力为90后
更有主见,受广告影响小,会从自己个人偏好作为购物出发点;爱好旅游,不拒绝陌生人,愿意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扩大自己的交友圈,认识更多的朋友。
客单价低的单品更畅销
对于一些中小品牌类商家来说,商品性价比比较好,且符合手机QQ用户群的购物兴趣,做单品推广的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设置手机QQ专享价是一个非常适合的营销手段,并设置“货到付款”和“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会增加小品牌的信任度。三、 巧用平台的活动资源
规划
商家应该针对自己所属类目的情况,对所有活动资源进行统一的收集整理。要对活动的目标用户、选品策略、收品周期、素材类型等信息了如指掌,并针对这些活动资源和运营策略,规划店铺的活动力度和周期。
准备
分析活动力度,制定活动目标,将目标进行更为细化的数据分解;货品选择,素材提报,尤其是低价引
爆款、高价品牌款、高利润款、清仓甩卖款等;积极备货,做好关联营销。
监控
流量变化,及时调整推广策略;
转化率变化,注意商品详描页、IM咨询应答;库存变化,更新库存,避免无货、超卖;客单价变化,调整商品、促销方式的组合。
跟进
做好发货、退换货服务,保证活动后的店铺服务评分和时效评分;对比活动预估效果,分析每个时间段的差异,积累数据经验;分析活动边际效应,确认关联营销产品是否正确,评估整体运营的承载能力。
总结
针对活动中产生的用户进行标记分析,方便后期进行精准营销,维护忠实用户。

关键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