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是个苦差—写给Ray」
运营是个苦差,不仅苦到什么都要做,更苦的是好像什么都做了还什么都没有效果。一个是身体上苦,一个是心里苦。
时间久了自己就容易发慌,开始怀疑自己的做的是否有用,开始担心上司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混日子…….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这一切又是多么的正常。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呢
「产品—运营」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
却让我对后来的工作,对产品乃至创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当事情‘按计划’进行时,没有人会惊慌,即使这个计划是可怕的。”一样,当现在的我遇到这样的话时”不仅可以理解无数创业者怀着美好的愿景大步向前时的自信满满,更能理解为什么风险投资进入初创企业中,四分之三会以破产告终。
创业这场适者生存的进化,加之技术的井喷,早已不是一样东西“能不能被造出来”冷静地追问一件东西该不该被造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PMF,探寻产品与市场的完美契合
”今年夏天在庞大的野心和自以为殷实的资本后盾下,催生了无数地推团队。他们在烈日下快速地,想方设法地占领这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阵地。一度让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上升十几或几十,在“为快不破”的互联网节奏下着一切却被视为再正常不过的扩张!
然而推出去的产品却频繁地发生卡在用户注册这样一个简单环节无法进行,或是简单的几步操作后其他页面出现乱码的囧境。
如若不是这类问题,大多数产品也是让用户在实际的使用中难以理解其背后想要提供的价值 。
在这样的运转下,资金断裂,走向破产无不让人唏嘘哗然,却又在意料之中。总结这类教训,在展开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前,小心地为产品验证市场,确定达到PMF状态在进行大规模推广为宜。
马克安德森将“产品与市场契合”这一状态成为PMF。在达成PMF之前,过早地推广和过多的优化都是不必要的。此时,产品最重要的任务是从一小部分早期用户那里获得反馈,并且以最低成本持续改进产品。
人们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视你,早期阶段快速试错是后期避免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有的放矢。”

在这里,我大量的引用了《增长黑客》的原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希望用最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的方式让和我一样在运营岗位的伙伴们能够在工作中关注到产品,关注到市场。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给那些盲目扩张的创业者们以忠告。
推广,整合营销
谈到推广,在过去的2015年中,相信最火的就是ASO。无论是渠道的推波助澜,还是大势所趋,iOS的推广从早期的单一形式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一直让让大家津津乐道。
在优化本质不变的情况下(位置和展示),2015年我们都玩出了什么花样
1、刷榜、2、积分墙、3、视频广告、4、社会化营销、5、地推、6、搜索优化
我相信推广方式的多样化,一方面取决于渠道方业务模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推广成本和效果的失衡导致。 即便如此,我们的要求并没有因此而降低,
无论是安卓还是iOS,我们都不再是一味的追求下载量和高榜单,而是转向:
1、精准、2、高留存、3、持久、4、稳定,安全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不满足PMF
在产品的早期就尽可能多的参与进去,重视产品的用户体验,优化产品文案,避免bug的出现以及无效多余的toast提示;配合产品经理和目标用户尽可能多的做一些沟通交流以及做好需求分析和竞品分析。让用户尽早的参与进来不仅可以完善产品,优质的产品也会带来良好的口碑传播,为后期推广埋下坚实的基础。
2. 满足PMF
最近有火了多款产品,以映客为案例简单的分析一下他们的推广方式,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作为一款主打视频直播的社交类产品,为什么他们可以迅速火爆,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不仅是产品的切入点很好。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们整个市场推广的专业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应用商店:
或许是担心上线后,直播内容或其他操作导致苹果下架,便使用2个不同的开发者账号上架。 这使得在后来遭遇下架后也能及时应对。
种子用户的获取:
我们可以看到在映客上线后便有大量之前已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占据,这不仅提供了直播的内容,同时网红主播之前的粉丝也在无形中转变成映客的用户。
如果你也关注过映客的市场推广,相信你也会感叹他们所做的这一切。
虽然各家资源,产品,人力…..都存在差异,但是通过映客至少能够给我们以启迪。产品的运营推广,不仅仅是商店的上线刷榜,更重要的是如何整合资源,然后在必要的时候把所有资源利用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