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坊式、家族式企业起家,通达系的成长过程和存在的问题都颇具代表性。行业特性成就了它们的野蛮成长,而野蛮成长下的管理缺失也日渐显现。现在,几家公司似乎都开始有意撕下这个家族化的标签。
其中,申通在公告中表示,陈德军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职后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曾先后担任申通快递副总裁、天天快递常务副总裁及江苏苏宁物流副总裁的陈向阳将担任申通快递总经理。
无独有偶,圆通也公布了公司重大人事变动,公告显示,圆通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喻会蛟申请辞去公司总裁职务,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负责战略规划;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圆通速递董事潘水苗获聘担任公司总裁。
对于通达系的集体高管调整,杨达卿认为,家族快递企业靠自我调整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是个缓慢过程,资本介入并带入职业经理人对通达系有更多积极意义。陈萌也认为,对于三通而言,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有利于企业管理朝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对于圆通来说,除了公司总裁,来自云峰基金的黄鑫被提名为董事。而此前,菜鸟网络总裁万霖也已成为圆通董事。由于潘水苗、黄鑫与万霖皆有着阿里巴巴资本的背景,所以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阿里巴巴提高在圆通话语权的表现。
在三通一达加紧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崛起,成为带动快递业务量的新动力。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比2017年增长106.5亿件。多家券商国内快递市场研究报告一致认为,近两年迅速崛起的电商平台拼多多为国内快递市场增长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拼多多最新披露的2018年报显示,拼多多移动平台总订单达111亿笔,比上年同期的43亿笔增长了158.14%,平台日均订单量从2017年的1180万笔上升至2018年的3040万笔。招商证券交通运输研究团队报告测算也表明,拼多多是近两年拉动电商快递业务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对此陈萌表示,拼多多和社交电商的崛起确实降低了通达系对淘宝、天猫的依赖。但是通达系的快递是由电商平台上的商家自己选择的,而且快递费也是由卖家支付。所以,快递公司对卖家的话语权要比快递公司对电商平台的话语权更重要。
阿里对三通的悉数投资、通达系内部竞争日渐激烈、拼多多等新兴平台兴起带来的增量市场,都是2019年通达系公司之间竞争的看点。
双壹咨询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二三线快递企业的逐步退出,快递行业整合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而整合第二阶段早已开始,整合影响预计从2019年起逐步显现。中通和韵达的头名之争愈发激烈,而为了获得比前两年更高的件量增速,3~5名的快递公司也将采取较为激进的竞争策略。
一位“通达系”高管在接受N+财经记者采访时也坦言,中通即便已连续三年坐稳市场第一的位置,仍在想方设法拉开第一名与其他几名的差距,确保稳定市场份额的同时,获取更大规模效益。
“的确,快递行业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过了拼网点数量、人员数量这种人海战术的时期,而是进入了拼技术、拼精细化管理的时期。”陈萌表示,通达系市占率的拐点在2017年就已经出现,而单票收入的拐点或许还需再等几年。
快递江湖“三方割据”
二三线公司面临“生存危机”
在通达系之外的快递江湖,顺丰、京东物流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通一达之外,顺丰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公司年报显示,2018年,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909.4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4.84亿元。业务量方面,2018年,顺丰累计完成38.69亿票,同比增长26.77%,日均业务量破千万单。
同时,顺丰在2018年分别牵手夏晖、招商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随后顺丰又以55亿元收购敦豪香港和敦豪北京的100%股权,正式入局供应链领域。
中信建投中小市值首席分析师陈萌表示,跟三通一达不同,顺丰在向上游拓展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型物流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此外,虽然不在七家上市公司系统之内,愈发开放的京东物流也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在2017年独立运营之后,京东物流在2018年获得高达25亿美元融资,开始在快递、快运、大件、冷链等方面持续发力,并在个人快递、快运业务上与通达系、顺丰等公司直接竞争。
过去的中国电商互联网黄金10年,快递公司迎来了最佳发展期,物流领域形成了崭新的竞争格局。阿里、京东等电商系物流平台崛起,通达系、顺丰等传统物流则在对上下游进行延伸布局。
而今年3月,百世快运明确2019年的发展目标——All In电商。与此同时,更名后的德邦快递也将进军快递行业,与顺丰、通达帮、百世等快递公司开启全面竞争。
当一线快递公司、电商系物流平台争霸一方时,二三线快递公司却陷入了生存危机。自从2018年3月快捷快递与申通快递合作“破裂”、快捷快递全国网点彻底停摆之后,全峰快递、如风达等曾经的黑马快递公司一个个黯然走下历史舞台。
数据显示,从2018年上半年整个市场来看,超七成的快递市场份额已经被资本化的快递头部企业所掌握,剩下的十余家快递品牌的市场空间不足三成,二三梯队的快递品牌生存日趋严峻。
实际上,无论是快捷快递、全峰快递还是其他失败的快递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在企业加速资本化时,对市场的价值、流量、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判断有较大的失误。
多家券商研报指出,2019年快递行业竞争的“马太效应”难以逆转,“通达系”等上市快递企业市场占有率会继续提升,并向下挤压未上市快递企业的生存空间。
不过,幸存的快递公司也都在寻找着最后的生存之道。今年以来,安能快递全面转型安锐速运,砍掉了曾被寄予厚望的快递业务;因为业务暂停一度陷入舆论风波的国通快递则在官方声明中承认,去年以来,确有二三线快递公司退出,现存的也大多举步维艰,同样面临着可能被行业和市场淘汰的局面。
对于二三线快递公司未来的发展,赵小敏表示,未来大物流、供应链体系是主要趋势,物流公司的数字化非常关键。而如果想“单打独斗”,完全做行业专业区域或者细分领域也会有一定的机会。
记者?|?赵雯琪
编辑?|?王丽娜 梁枭
内容违规投诉举报请联系在线客服QQ:278336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