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第一个群友的提问,该群友的问题是:“连商铺都没开通的有啥需要提前准备的嘛?避开前期陷阱的心得你们有吗?分享下,从注册公司开始”。
确实有很多新手网上由于是第一次接触1688这个平台,所以会产生很多疑惑,希望能有前人带一带,避免自己多走弯路。柴木头在此给大家捋一捋在店铺初始阶段的坑。
第一坑:公司资质问题
关于店铺用营业执照的资质申请,最优质的我认为当属XX厂,XX制造公司,因为阿里巴巴巴巴上采购的人都是理性消费的(少数特殊情况也会产生冲动型感性消费),他们肯定是希望从一手生产厂家买到产品,而不希望从二道贩子手上购买的,潜意识里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二道贩子,肯定要过一手中间差,多赚了他的钱;没有厂家资质就选择第二梯队的XX有限公司,XX科技公司,XX电子商务公司;最差的你选个体户也好;极度不推荐的就是公司名字带有XX贸易有限公司的,这会给你在成交客户上带来很大的阻碍。
第二坑:店铺属性问题
一般的公司只要实力支撑得住,我都建议做实力商家/源头工厂,实力商家28000/年(女装58000一年),深度验厂/验商8800元/年,再实力商家需要额外缴纳保证金16000元(一次交齐,非每年)。因为16000是保证金,可以退还的,那算下来非女装类目实际支出就是(28000+8800)÷12=3067/月,但是得到的权重会加权很多,在同等情况下,实力商家的店铺曝光展现量是普通诚信通店铺的500%-1000%。
第三坑:是自己找阿里巴巴开通店铺还是找渠道商
个人建议稍微懂些基础的话,还是自己开通阿里巴巴店铺。
不懂的话可以找渠道商开通,但是一定要记住,无论对方如何忽悠,只要开通店铺这个单独操作就行,别的什么代运营啊,辅助套餐啊都不要去理会,有的时候被莫名其妙一顿忽悠,本来6688的钱说不定就成12800了,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得到一堆自己用不上不说即使用上了还恶心的服务,在此不表。
第四坑:自建团队还是找代运营?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的理解中,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
1、机会成本问题
关于机会成本问题,我先解释一下这个名词的概念: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个人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就比如你现在这个时间在看我的这篇文章,就不能同事去看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那么你看我这篇文章的机会成本就是“看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企业主作为老板,你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可能在你操作阿里店铺的时候,外面有一件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等着你去处理,那你如何权衡?在你学会了阿里店铺操作的时候,你作为企业主在策略方向上没得到大的提升,企业未来衰败何如?
在这个细分问题里,按照机会成本来划分,我个人的建议是 企业主>合格的运营总监>第三方托管。
2、时间成本问题
时间成本的概念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我们假设在绝对标准模型下(即不考虑其他科技、专利、材质等问题),试想一下,如果小米手机发明在苹果手机之前,那么现在小米手机和苹果手机的角色是否会互换?企业只争朝夕,或许你晚一秒成功,就如马云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你却死在了明天晚上”,企业主既然是学习操作阿里运营,那么肯定一开始他是不会的,那么等他学成归来之时,能否赶上企业大展宏图之日?招聘运营总监?招聘要时间,职员入职后熟悉产品要时间,推动规划要时间,这中间的时间真不好把控。请代运营?请百度一下阿里巴巴代运营公司,官网一水儿做的漂亮,怎么富丽堂皇怎么来;搜一下相关口碑,太多的吐槽收了钱不管事,评价一水儿的差,但是找到靠谱的代运营的话,第三方运营在这里却是时间成本最小的,可以直接熟悉产品后就开工。
在这个细分问题里,按照时间成本来划分,我个人的建议是 第三方托管<合格的运营总监<企业主。
3、试错成本问题
试错成本是指“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产生的成本即是试错成本”。做B2B,在我早期知乎上更新的回答“阿里巴巴的店铺有何运营技巧?”里有说过,你的布局会很大很详尽,这中间的试错成本是非常高的,你找一个不合格的运营总监,给你带来一屁股的烂摊子,不合格的运营总监你拍拍脑袋探口气开掉了,他拍拍屁股走了,他这一捣鼓留下来的烂摊子终究还是要你自己来收拾的。如你,企业主,你不懂怎么去布局,怎么去规划的话,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吃,试错成本不可避免。如第三方托管,也是一样的,不靠谱的公司,反正就是牛批一顿吹,反正钱收了,你照着去做,失败了,管第三方托管他们什么事?成功了向你邀功;你没照着去做,那有说辞了,我都给你指明了要怎么操作,你怎么不去做呢?
在这个细分问题里,按照试错成本来划分,我个人的建议是 合格的运营总监<企业主<第三方托管
最后回归到“企业主是自己学习/招聘运营操作阿里店铺好,还是找第三方托管好”这个问题上来,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是个开放式的问题,关键在于企业主怎么去权衡这三方面成本的利弊。初创小公司,一穷二白的那种,建议是自学;有一定基础,想尽快打开市场的,建议第三方;公司到了一定规模的,建议招聘运营总监。
第五坑:上哪些产品?
这里就涉及到选款了,话题有点大,三言两语罩不住。
给个简短的建议:线上可以快速成交的成品,大路货,作为引流吸引客户促进成交,提高店铺初始权重;后上自己有优势的产品,发展核心客户,扩张利润;最后上定做类产品寻求订单。
这个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运营和销售是不同的。
运营是坐商,通过操作手段吸引客户到店铺内通过客服转换成交。
销售是行商,是主动出击去找客户谈生意推销产品的。
先说运营
运营有哪些渠道可以吸引客户进店?
1、标王、钻展、网销宝、百度竞价等付费推广的形式引流导入客户到店内成交。
2、店内SEO提升产品自然排名(含刷单等手段)。
3、站外SNS卖家论坛,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手段引流导入客户到店内成交。
再说销售
1、去淘宝天猫京东等国内B2C店家谈判供应合作。
2、到wish/Ebay/Amazon等外贸平台寻找店家谈判共赢合作。
3、线下展会名片行业大全等电话营销。
关键词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