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2018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简称2018阿里打假年报)公开披露的两组数据引发关注:2018年,阿里向执法机关累计推送超5万元起刑点的涉假线索1634条,协助抓捕涉案犯罪嫌疑人1953名,破获制售假案件涉案金额约79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84%。
在线下假货源头遭到空前围剿、制售假生存空间遭到空前挤压的同时,阿里平台各项数据指标也首次呈现断崖式下降:2018年,因疑似侵权被平台主动删除的链接量下降67%;被消费者举报删除的疑似假货链接量下降70%;被行政执法机关要求协查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量下降64%;每1万笔订单中仅1.11笔为疑似假货,比去年再降26%。
阿里打假年报指出,这一打假共治成果正遭到日益凸显的假货治理“洼地效应”所侵蚀,制售假产业化、全球化态势愈演愈烈,海内外各大社交软件、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共治,市场一体化监管及线上线下合围打击迫在眉睫。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专门为参与打假共治系统协作的全国160余地警方点赞,她表示,对于协助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打击制售假行为、保护知识产权,阿里从来不遗余力,“只要我们平台上有的技术手段,能够提供支撑的能力,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提供协助。”
“这一年,在全社会和阿里共同努力下,制售假者生存空间遭到空前挤压。”郑俊芳介绍,2018年网络假货治理成效显著,归功于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由执法机关、品牌权利人、消费者、平台等各方共同组成的打假共治系统首次实现历史性闭环,“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成为现实。
截至2018年底,由阿里发起、与全球品牌权利人共建的阿里打假联盟(AACA),已从创建时的30个品牌迅速增长至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121个品牌,历峰集团、通用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近期也先后加入。因为在打假领域的显著成效,阿里打假联盟也被评为2018年市场监管领域十大社会共治经典案例。
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张景利曾在2018年AACA秋季会议上说,阿里和阿里巴巴打假联盟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整个市场的公平秩序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被广泛关注的“跨国追逃打假第一案”即是“打假共治系统”和AACA的成果之一。深圳龙岗警方民警钱兴意说,2018年5月,深圳龙岗警方联合阿里跨国追逃售假网红,该网红销毁售假证据携带巨款出逃海外,48天后被追逃回国,“从消费者举报,到执法机关介入调查,再到阿里打假特战队的技术支持、品牌权利人鉴定,各方缺一不可,这是全社会联动打假的经典战役。”
据悉,网红售假案入选2018年公安执法领域十大社会共治影响力案件以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之光”年度事件。
共治打假故事
卧底酒博会揪出背后假酒团伙
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负责人郭颖介绍,2018年1月,阿里打假特战队协助江苏警方在福建捣毁一特大售假团伙,抓获嫌犯18人。该团伙先后找了50余个亲戚朋友帮忙申请店铺用于售假,年龄最小者为刚19岁的学生,年龄最大者则为年近67岁的老太太。这些售假店铺被阿里技术识别并关闭的同时,阿里打假特战队直接将线索推送警方并协助警方端掉该团伙及窝点。
“96%的疑似假货链接,在产生任何销售前就已被秒杀。”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2018年,阿里在原有假货甄别模型、实时拦截体系、生物实人认证、政企数据协同平台等九大打假黑科技基础上,开创性地将语义情感分析、商家全景视图、直播防控体系等新技术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将可疑商品、可疑商家拒之门外。
事实上,线上主动防控、线下深入挖掘假货源头,是“两手抓、同步进行的”。
以打击假酒为例,近年来,阿里打假特战队协助多地公安打掉数十个线下制售假酒窝点,引发假酒从业者警惕,交易愈发谨慎。为精确锁定制售假团伙,阿里打假特战队卧底一酒博会,谈笑间收集一堆酒贩子名片,之后阿里按图索骥,逐个摸排这些制售假窝点,配合警方端掉背后假酒团伙,彻底铲除假酒产业链。
2018年1月,公安部部署“春雷行动”期间,警方抓获9个线下制假团伙,现场缴获各类假酒近2万瓶,阻止其流入春节市场;2018年12月,上海警方在阿里打假特战队协助下,于广东、福建两省捣毁了一个戴森吹风机制售假窝点,端掉两条完整生产流水线。
打假新难题
假货治理“洼地效应”凸显
制售假团伙转移其他平台
“线上线下打假共治成果,正遭到假货治理‘洼地效应’侵蚀,各平台、市场一体化监管及线上线下合围打击迫在眉睫。”郭颖介绍,假货治理“洼地效应”折射出了不同平台在假货监管方面的力度与政策差异。
事实上,主流电商平台都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对明显存在问题的疑似假货商品做出处罚。但在实际管控中,一些电商平台为了谋求快速发展,对假货采取默许甚至放任的态度,给假货治理带来了极大困难。
郭颖说,从配合执法机关打击制售假实践经验来看,假货治理“洼地效应”日益凸显,制售假团伙开始向其他平台转移。
据了解,在被阿里主控系统命中的售假链接中,存在着大量向其他社交平台引流现象。
以2018年阿里协助江苏警方破获的一起假性药案为例,嫌犯的淘宝店铺被阿里技术识别处罚关店后,转移至其他社交平台售卖。据嫌犯交代,这些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西地那非的性保健品,均为其通过其他社交平台向上游供货商采买。
从去年全年数据来看,虽然网络假货治理中成效显著,但假货治理呈现出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假货多平台流窜的趋势愈加严重,一些新兴社交平台正在成为制售假团伙分享经验、教唆犯罪的重要场所。
2018年,南都曾报道,一些短视频平台成为假货橱窗,这些平台上存在大量自制假冒名牌化妆品及展示山寨奢侈品的短视频,甚至部分疑似制售假货的视频还获得了平台的特别推荐。视频作者通过留下社交平台帐号,将这些假冒产品出售牟利。
此前南都报道的深圳警方跨国追逃售假网红“猫娘”案中,犯罪嫌疑人“猫娘”(本名于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商品秒杀信息预告,制造饥饿营销的氛围,准点上货后,刻意模糊描述、避免提及品牌,因其粉丝数量巨大,假货在几分钟之内就会被抢光。随后下架商品链接,规避电商平台监管。
打假年报披露,制售假产业化、全球化态势愈演愈烈,跨境打假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新难题。在线下打假过程中,阿里巴巴发现境外假货商人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加工企业定制假货,并通过跨境贸易的方式销售至全球多个国家。一些境外制售假分子还通过境外社交媒体平台为假货引流,并通过跨境贸易的方式运输至海外其他国家。
南都此前报道,中美警方联手破获了一起涉案价值近亿元的跨国销售假奢侈品案。在该案中,境外电商平台PursesValley挂出假奢侈品广告,同时依托境外社交平台导流,接收境外假货需求订单,串通国内团伙采购LV、Gucci、卡地亚等品牌商标的假奢侈品手袋、手表。
“各平台、市场一体化监管及线上线下合围打击迫在眉睫。”年报指出,互联网平台、社交软件、新兴电商平台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海内外各大社交软件及电商平台应加强合作共治,在假货打击上不吝投入、主动配合协助执法机关围剿线下窝点。
采写:南都记者王琦
图片选自《2018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
关键词标签:
孩之宝食品
肚脐饼
干吃奶棒
无糖薄荷糖
瓶装芒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