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那些事
2018年双十一过去还不到2个月的时间,有关双十一便宜与否的问题,只需要回忆一下你们双十一当天疯狂囤货的情况就可以想清楚。
只有真正的便宜才会让你过度消费,我身边有朋友去年双十一屯的纸巾到今年双十一都还没有用完,结果今年更便宜,只好接着屯,好在家够大,收纳多也就无所谓。
今年双十一除了我们家(因为我工作需求,双十一当天除了盯着店铺看也没有太多心思做别的,除了头两年的双十一还光顾,后面的都贡献给了做店了,我媳妇儿工作贼忙,没空),身边消费1万多的朋友比比皆是,生活必需品占大头,很多东西买了也不知道为啥,就知道便宜,可能用得着,就买了。
这样的例子我想很多人都是亲历者吧。
我上次去大学好友家里吃饭,发现他们家抽屉一整个梯子的南孚电池,我粗略的算了下,除了智能门锁电池用的多,半年换一次,其他的家电用电池的时间都比较长,他们屯的南孚电池可以使用5年。
我一算完,他们笑得前俯后仰,双十一的时候只知道便宜就下单了......即使没怎么淘双十一,而我们家也还是屯了“妈妈壹选洗衣液”。
不过稍微好点的是,2017年屯的货已经在9月份就用完了,没有造成积压。
今年本想换个牌子,但是价格优惠更大,就又屯了些。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应该每个人都经历过。
2018年双十一狂欢节当天砍下2135亿的成交,再创历史新高,这个天文数字足以说明问题。
从2009年双十一开始,到最近一期双十一,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双十一年鉴如下:
2018年:交易额为2135亿元
2017年:全交易额为1682.69亿元
2016年: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交易额超过1207亿元
2015年:交易额已超912亿元
2014年:交易额571亿元(最终数字)
2013年:最终交易额352亿元
2012年:达到191亿元,其中包括天猫商城132亿元,淘宝59亿元
2011年:2200家店铺参与,天猫双11的销售额已跃升到33.6亿元,淘宝和天猫共52亿
2010年:711家店铺参与,数字提高到9.36亿元
2009年:27个品牌参与,天猫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
10年时间一路增长,从未衰退,这就是双十一的答卷。
而且2018年的交易额相比于2017年,提高了26.8%,而且是在2017年1682.69亿的天量规模基础上的增长,非常了不起。
这样消费记录,是广大淘系消费者在一起共同创造的。
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3亿日活的海量用户再双十一期间各有关注,如果真像有些朋友说的那样是假便宜,总会被发现的,双十一过后媒体肯定炸了锅,更为重要的,双十一开始已经有10个年头,这么长跨度周期的活动,如果真的是假便宜,消费者早就被教育过且已经疲惫,就不会有双十一营业额屡创新高了。
而今年的双十一跟以往相比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一个是是互联网红利期结束,一个经济放缓导致零售业消费的疲软的双重压力。
2017年到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设备数逐年下滑,这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的有利证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的增长都在放缓,互联网零售更受影响,理应有所衰退,但是2018年双十一数据逆势上扬,这正是淘系为消费者做出巨大的让利才结出的果实。
而淘系作为平台,是规则制定者,真正为这买单的自然是广大淘系卖家。
讲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卖家的真实境况。
一些朋友回答说双十一就比平时便宜几十块钱,这个说法没有任何意义。
每个类目的利润点都不同,作为一个淘宝人,即使没有任何运营技术,也明白这个里面,每个类目甚至同类目细分市场都不一样,这种调侃的说辞非常不负责任。
行业粒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可能在家具类目便宜几百块就没什么利润,在服装里面便宜几十块钱就没利润了,在美甲类目便宜几块钱别人就要亏损......
作为卖家体系的一员,我很了解卖家朋友在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所做的努力。
为了避嫌我不说具体的店铺和数据。
以我手中的家具店铺来说,虽然是均价在5800的高客单价产品,但产品品质较高,产自广东佛山,都是出口东南亚和俄罗斯的定向家具,因此利润率很低,除掉人工、仓储和推广费用,还有其他损耗,实际利润低于10%,在双十一之前的价格是正常售卖,双十一为了获取流量我们把价格折扣放在9折,就这一个刚刚能够着狂欢节门槛的价格直接将我们的利润压缩到5%左右,实际利润200左右,高客单的宝贝跑量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为了双十一过后店铺不至于太落后,还是咬牙做了活动,整个双十一基本是单量巨大,但是没有什么利润,只是给广大买家朋友创造一个节日氛围罢了,这是我经历的情况,更细节的东西就不说了。
大店的让利情况更大。
一方面是大店供应链优质有更大让利空间,另一方面,大店对节日狂欢更加敏感。
淘系作为平台商,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是为最终交易数据服务,并不会考虑你店铺的盈利情况,也没法考虑,因为平台不涉及每个店供应链方面的数据,也没法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只能是竞标的形式给资源位,如果你需要好的资源为,自然要给出相应的让利才行,即使不赚钱甚至微亏损,多数商家也会尽量争取资源位。
毕竟大店对流量敏感度更高,如果今年双十一排不上号,那双十一之后就不在同一起跑线,可能你的赛道就要变更,明年就更没有机会。
在这种形势下,就出现了各大头部品牌的巨大让利活动。
即使不赚钱,万一成交额很棒,也会刷榜各类媒体数据,就当一次媒体广告也不错吧,哈哈。
正是淘系牵头,利用平台影响力,定制规则,各大商家让利,联合供应链上下游一起发力,才为大家创造了一年一度的狂欢节盛宴。
也跟大老板退役有关,希望在最后年份留下完美得印记。
这也是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之后,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双十一狂欢节的成交逆势上扬的原因。
但是由此造成得后遗症也很明显。
双十一狂欢过度消费了需求,导致节后需求疲软,各类目都有影响。
这种玩法是在聚光灯下展开的,整个思路已经有些扭曲,阿里巴巴是集全部资源来创造双十一一天的神话,实际上造成了较多资源浪费,对平台良性发展不利,也让商家苦不堪言。
人民群众是时代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无论是屯纸巾,还是屯电池,还是妈妈壹选洗衣液,还是拉夫劳伦,亦或是加拿大鹅......在开放透明的机制下,我们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好处,才加入其中,最终创造了双十一的天量数据。
由此,双十一的故事基本逻辑已经清晰了。
剩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断了,再想想去年双十一的场景,然后我问你:你说说双十一是真便宜还是假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