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宣布,
阿里巴巴云原总裁胡晓明出任蚂蚁金服集团总裁,向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汇报。
“胡晓明能够回归是蚂蚁金服组织架构的重大升级。”井贤栋在邮件中表示,期待胡晓明的回归将为蚂蚁的普惠金融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新的突破,更好地推动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合作。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4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
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金服于2015年7月A轮融资18.5亿美元。2016年4月,B轮融资超过45亿美元,由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领投。这是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今年6月,蚂蚁金服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融资,投行对其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
胡晓明于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带领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的创建和发展,曾担任蚂蚁金服的首席风险官。
2014年,胡晓明出任阿里云总裁。在他的推动下,全世界第一个城市大脑在杭州落地,中国第一批政府公共服务上云。云计算开始与工业制造、农业、金融、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
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阿里云的平均增速超过100%,全球的云计算市场呈现出“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Cloud”的“3A”竞争格局。研究机构Gartner的2018年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显示,亚马逊AWS占比为51.80%、微软Azure占比为13.30%、阿里云占比为4.60%。
三天前,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张建锋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胡晓明另有任用。
胡晓明的回归折射了蚂蚁的科技战略,他能够帮助蚂蚁把科技能力做大做强,并且在应用层,产出更多的成果。
从2017年,蚂蚁金服宣布了“BASIC”技术战略,将在区块链、人工智能、IOT、安全、超级计算等领域展开技术战略布局,而且会坚持开放策略,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在2018年全球投资者大会上,井贤栋表示,目前在产品层面,蚂蚁已经实现100%自营业务的开放。包括像花呗、借呗,到余额宝等国民级应用,这些已经完全开放给金融机构。
在国际业务上,自2015年起,蚂蚁金服的策略是通过向当地合作伙伴技术输出和赋能生态,因地制宜地打造出当地版本的“支付宝”。
胡晓明可谓是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的“老兵”,他于2005年加入阿里巴巴,参与和带领了支付宝和蚂蚁金服众多业务的创建和发展,曾担任蚂蚁金服的首席风险官。在阿里云之前,胡晓明在阿里巴巴内部创业,创建了阿里金融。阿里金融基于大数据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被视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早期雏形。胡晓明还曾在建设银行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任职,在公司及个人金融业务、微小企业融资、网络信用体系等业务方面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出全员公开信,宣布阿里最新一次面向未来的组织升级,升级之后,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张建锋将兼任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将另有任用。张勇在公开信中写道,感谢胡晓明在过去四年为阿里云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让阿里云的技术梦想和商业梦想得到融合和实现。2014年,胡晓明出任阿里云总裁。在过去4年里,正是在胡晓明的带领下,阿里云奠定了中国市场的绝对领导地位。
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阿里云的平均增速超过100%,全球的云计算市场呈现出“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的“3A”竞争格局。张勇高度评价胡晓明:“过去四年为阿里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让阿里云的技术梦想和商业梦想得到融合。”
当时,胡晓明的去留就引起市场关注,而此次担任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也算是众望所归。蚂蚁金服相关人士表示,回归蚂蚁金服出任总裁,对于胡晓明来说,是回归他曾经熟悉的战场和领域。而对于蚂蚁金服来说,则是迎来了一位带着云计算技术管理经验的重要领头人。井贤栋在邮件中表示,“胡晓明的回归将为蚂蚁的普惠金融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新的突破,更好地推动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合作。”
2017年10月,蚂蚁金服宣布“BASIC”技术战略,未来将在区块链、人工智能、IoT、安全、超级计算等领域开展技术探索。胡晓明的回归,将推动蚂蚁金服以技术和创新驱动普惠金融,以及云计算为核心的金融科技体系化和商业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蚂蚁金服的业务已涉及支付系统、资金管理和小额贷款等众多领域。6月,蚂蚁金服完成新一轮140亿美元融资,投行对其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排名第九。近期,支付宝宣布,支付宝的全球用户数超过9亿,在国内的活跃用户中,70%的用户使用3项及以上支付宝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