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16经济形势:有一个坏消息,也有一个好消息。暴雨来临应优先避雨。
谈企业治理:治理企业如拔牙,勇于改革的企业才走得出危机。
谈未来趋势:未来的三大机遇风口,企业家如何把握?
谈企业创新:企业不能只忙于关注昨天的、今天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未来的问题。“汽车”被研发了,“马粪”也就不是问题了。
谈改革:改革不能指望冗长文件,而要有南泥湾精神、有前瞻性地运用小组织系统。
谈浙商商规: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浙商的未来奋斗目标是遵守基本商规、构筑行业底线。
以下为马云演讲实录:
一 企业家是市场上打过来的,更为勇敢
我在上海市浙江商会的年会上说过,企业家不像职业经理人,是可以培训出来被教育出来的。企业家是需要被发现的。所以台上几位企业家的风格都不一样。我在公司内部是反对由职业经理人掌控这家公司发展的,所以7年前设计的合伙人机制,举那时说服大家的一个例子。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是什么?上山去打野猪,同样开枪之后,职业经理人看到野猪没打死,扔下枪就跑了;但企业家看到野猪没打死,拿出柴刀就冲上去了。
所以企业家是没什么畏惧的,因为我们就不是被人培训出来的,我们是市场上打过来的。
二 坏消息与好消息
没有多少企业家是听了经济学家的话创业成功的,有时候听了以后反而走不成了。因为在听了经济学家分析形势不好之后,除了恐慌之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经济学家担心的事情,企业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经济学家说有好处的事情,企业家不知道从哪儿做起。“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家有自己的知觉,企业家需要根据感性和理性做深刻的分析。经济形势不好跟打牌一样,手停一停喝一杯茶再来过。
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今年的经济形势很不好,而且会持久的不好;但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大家都不好,没人好。经济形势好与不好其实跟你没什么关系。好形势下烂企业有,坏形势下好企业也多得是,中国最好的企业绝大部分都不是在好形势下出来的。
我对企业失败的案例尤其感兴趣。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你会发现,80%-90%的优秀企业都会经历过三到四次非常残酷的时代。一家企业没有经历过残酷时代,没有经历过内痛,没有经历过外斗,是经不起风浪的。
为什么我说现在的经济形势不好呢?现在看起来有一系列的因素在影响,美国加息、资本外流、人民币峰值、股市震荡、出口负增长、投资乏力、产能过剩、实体不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企业家信心不足、新兴国家经济放缓、环境的容量也达到了极限、雾霾越来越重,反正没一个人说自己日子好过的。实体经济不好怨互联网,互联网指责实体经济,政府说企业做的不好,企业说政府做的不对,反正现在看来形势确实不是那么好。
三 冒雨前行不如冷静躲雨等天晴
有一则寓言,说三个人正好遇上暴风雨,一个人有雨衣、一个人有雨伞,还有一个人既没雨衣又没雨伞。有雨衣和雨伞的人仗着有装备,就在冒着暴风雨继续行走,结果两个人都受伤了。而什么都没有的那个人,只是想办法找个地方躲雨,等雨停了再继续出发,反而是那两个带雨具的人更晚到达目的地。
所以,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要沉着冷静。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说道理很容易,但动手做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企业家要学会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考虑问题。
现在都说实体经济如履薄冰,其实互联网才是如履薄冰。大家可以想想,实体经济企业都可以活到几十年以上,但哪家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活过10年以上?在全世界有哪家互联网公司活跃度超过5年以上?我们今年交了170多亿的税,但明年怎么办?总有一天,创新会停止下来,如何保持创新?你已经知道天气不好了,想清楚应该怎么做。
未来5-15个月,经济的减速会持续。有人说,我们要保持7%。我却认为这有难度,毕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总体经济增速即使是3%-5%,那也意味着有些企业或有些行业的增长照样是两位数,也有些企业或行业是负增长。事实上,负增长并不是坏事。做公司的,必须考虑,哪些部门要关掉、哪些模式一定要改、哪些部门要整改。
未来的5到15年,我对中国的经济越来越看好。
反腐败为市场经济走向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化打下了一个基础。但是反腐败本身就是经历阵痛的过程,扶贫则是另一个机会。既然国家下定决心要去做一件事,那就能做成。
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在未来15年会越来越弱。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以前靠政、靠牌照、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卖这些东西并不是本事。今后要在原材料上创造的附加价值,只要企业能够持久产生价值,才能在市场机制中好好活下来。
四 转型阵痛譬如拔牙
今天有许多人说企业活得痛苦,这些痛苦是什么概念呢?是越来越走向市场化。一方面是全球经济的下滑,另一方面是因为你的组织文化和体制在过去10年还可以活得不错,但在未来10年,越来越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机制文化和人才、组织不适应的话,就会死得很惨。我们经常考虑和讨论的,就是什么样的组制、什么样的文化和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未来10年公司发展所需要的。
转型是一定有代价的,就像拔牙一样,一定会痛,但是这个痛你不治理就会天天痛,但又不至于死人,却让人死去活来。因此,改革带来的阵痛大家要有心理的准备和容忍度,要扛得住。互联网的排名每天都在变,BAT也是如此,我们每天都在担心。
五 危机是在考核CEO的能力
要想企业能禁得起长久的考验,就要折腾自己,不要去折腾市场。所以危机一定会有,危机来的时候,考核的不是员工,而是考核CEO的能力和企业原来设定的文化能否扛得住。
CEO是具体做什么的?形势好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做判断:什么事情是不好的,要消灭。形势不好的时候,要找到好的机会在哪里。员工一片信心,你要注意问题在哪,员工和市场一片悲哀的时候,你要找出机会在哪里。这是CEO的首要职责,是领导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职业经理人他是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的。综合来说,就是考验眼光、胸怀和还有实力。其中的“眼光”指看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胸怀”则是多接触年轻人,多听不同意见来开阔思路;抗击打能力是指多保持乐观,即使在看清楚困难所在之后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客观和乐观,没有看到困难在哪里的乐观是盲目的。搞清楚什么东西会让企业死比搞清楚机会更重要。
阿里巴巴巴巴跟大家的区别在于,我们花最多的时间在考虑公司内部怎么改,去适应未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