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工匠只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在圣迪乐村工作了15年的涂勇明,就是这样一个精益求精的人。
一台“彩色电视机”的故事
2002年8月,那时的涂勇明还是一个青春洋溢的boy,初出茅庐的他进入了圣迪乐村工作。那时候公司在绵阳梓潼开始养殖,当时的大多数员工都没有养过鸡,所以公司每周要进行两次技术培训。而正是通过培训,让他渐渐的从一个蛋鸡养殖的“小白”成为了蛋鸡养殖的小能手。
他管理的鸡群从146日龄到淘汰(420日龄),产蛋率一直在90%以上,其中96%产蛋率维持了三个多月······就在这一年,老涂给公司交出了非常理想的绩效,年终还被评为“年度之星”,他也成为公司第一个获得彩色电视机奖励的员工。那时候彩色电视机可是个洋气的东西,公司领导还打趣地说:“你是不是养到金鸡了?”
到了2010年,安徽圣迪乐村筹建时涂勇明主动请缨支援省外新公司。在江西梅林自动化鸡场学习自动化饲养技术后,2011年5月,他开始在安徽圣迪乐村工作,直到现在。
养殖界的“模范生”自我修炼
多次受到表彰的老涂并不停滞于现状,《蛋鸡的信号》、《新型罗曼商品蛋鸡饲养管理手册》、《怎样养好鸡》等书是他掌中的法宝,他将新书翻成旧书,旧书翻成“破书”。书虽然破了,但是书中的内容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老涂的脑海中,并在生产实践中去尝试性的运用,改善,提高。
随后,涂勇明承担了安徽圣迪乐养殖基地第一批商品代鸡群的饲养工作。他良好的工作表现,给铜陵的本地员工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带领安徽的本地员工共同学习自动化鸡舍的饲养管理技术,让安徽基地也快速走上了正轨。
“模范生”摇身一变成“教科书”
老涂的辛勤付出让饲养员get到了知识和技能,育雏舍的管理更加高效和规范了,同时后备鸡的质量也一年比一年好。在环境控制、疾病预防等方面的配合下,安徽基地的生产成绩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期间,老涂还总结了以温度、湿度、密度等十多项后备鸡饲养管理关键点,目前安徽圣迪乐正逐步将这些要点整理成是饲养员培训的教材。他在工作中,围绕这十多项关键点,不断的开展持续改善工作,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育雏操作方法。
养鸡育蛋
他自有一套
2003年以前,养殖时经常有法氏囊、球虫等疾病,5周前每批鸡体重都不达标,均匀度好的只有60%多,死淘率2%左右。在2003年后,老涂一个人用新办法育雏。第二周起,鸡的体重在正常情况下都达标了,也未再发生法氏囊疾病,均匀度也提高到了80%左右,死淘率至少下降了1%,免疫速度也提升了一倍以上。他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得到了集团兽医总监赖守勋的认可,并在集团推广。
最近两年,公司的产蛋性能有大幅度的提升。老涂说:以后,我还要在后备鸡的饲养方面积极总结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用匠人追求卓越之心,不断的提高生产性能!努力做到“养好鸡,下好蛋”!让工匠精神照亮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回顾老涂的15年工作历程,岗位虽有过调整,但是他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让自我价值在工作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服务于员工和公司,可以说是一个全方面发展的好员工了。如今他在育雏专员的岗位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成为了一个专才。在他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存在: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