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淘宝最近很热闹,原因是被媒体称为的“自查门”事件。
事件起因:
7月24日上午10:00,淘宝网正式启动了诚信自查行动,同1.3亿淘宝用户一道,共同打击“刷钻”的灰色产业链,捍卫网购的诚信原则。诚信自查行动采用淘宝会员自查和淘宝复审等方式,逐批、审慎地删除以往的虚假信用,8月6日是最终期限。对于已经主动删掉过去的虚假信用改邪归正的卖家,淘宝和所有会员愿意给他们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既往不咎。
事件反响:
正面:截至28日上午10点,已经有2538家店铺自觉地删除了自己店铺的虚假交易评价,诚信自查初显成效。
负面:7月25日下午16:00左右,淘宝网客服部门收到一些网店店主的举报,以“柠檬绿茶“为首的淘宝旺店在短时间被200多个“马甲账号”恶意拍下商品却不付钱,致使大量商品下架,卖家损失惨重;北京王小姐声讨淘宝客服的67分钟音频被播放80065次,在质疑与责问声中,淘宝客服的回访电话成了王小姐的出气筒与泄愤机……。
导至“自查门”的大幕刚刚拉开,立马就遭遇了“拍死门”。
事件评论:
诚信本是商人的基本要求,一场诚信维护行动为什么会衍变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呢?在这场攻守的PK中,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按照淘宝网 “诚信自查”的行动说明,鉴于有一批公司和个人专门靠炒作信用为生,并由此衍生出一条“灰色产业链”。
据此进一步了解,这场“拍死门“的幕后导演就是这些被“自查门”动了奶酪的炒作信用者,炮制舆论恶言攻击,试图煽动不明真相的普通卖家一起抵制诚信的行动。
于此我们不难看出和理解,对于“诚信自查”行动,维护的是真正的淘宝商家,损伤的是网絡玩家。所以,卖家不必恐慌!
当然,从淘宝的“诚信自查”活动引起的争论狂潮中,也见到了一些商家群体对于淘宝这次诚信作弊清理的不满与批评。
对于网民而言,C2C购物这种方式仍然存在较大风险,这种风险必须有诚信规则给出鉴别参考的依据,帮助他们作出选择,减低风险。而淘宝诚信体制产生于电子商务初期前途未卜的生存环境,如今这种规则已经被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来实现自己的不当利益,并催生出一条刷钻的灰色产业,让规则沦为利益者的潜规则。
前景预测: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淘宝的诚信自查虽然是为消费者负责的举动,是一场电子商务诚信制度的自我救赎。但要造就真正的良性网络商业环境,除了经历这种自身的痛感和耻感的过程外,如果淘宝能够公开诚信自查评估程序,设立独立机构进行社会监督,广泛吸纳各方建议,则将会更加有利于电子商务诚信规则的建设。〔资料来源于《电脑报》,文/笔名:西蜀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