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淘宝的开销就高达十几亿元。
7年来,淘宝网已经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电子商务平台。最早的7名员工现在已壮大成一个3000多人的队伍。淘宝网承诺提供的是一个免费的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钱可赚。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淘宝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而据淘宝网人士透露,这一年淘宝的开销就高达十几亿元。
在这个庞大的收入数字里,传统的页面广告和店铺装修等增值服务贡献了大部分份额。此外,淘宝赚钱的途径还包括淘宝商城收取的年费,一家企业一年年费大概不超过1万元,还有淘宝从其提供的一些基础服务中收取的服务费。如一家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发了一个旅游插件,放到了天涯旅游论坛,用户通过这个插件实际从淘宝上购买了机票,预定了酒店,那么淘宝可以分得一部分费用。
但淘宝一方面在想着各种赚钱的招数,一方面也在有意克制自己赚钱的欲望,因为“与民争利”往往会失去民心。这可能也与马云出身英语老师有关,他很有耐心。淘宝成立7年来,他从未给淘宝网设定收入指标。
这种没有指标的轻松感也渗透到公司文化中。员工不用打卡上班,公司里有很多乒乓球桌和桌上足球台,是典型的快乐公司。在员工的年度考核标准里,50%的指标是所谓的“价值观”,高于对业绩的考核。价值观在淘宝内部被称为是“闻味道,看是不是一类人”,是否接受服务客户、以后再谈赚钱的理念。
而淘宝的页面相对竞争对手也要干净得多。淘宝有意控制广告位的销售。广告主往往要排队2个多月,才能拿到一小块广告位。淘宝拥有庞大的数据库,本可以将数据服务当作盈利利器,但淘宝一直放弃变现。多家物流公司主动提出每年交给淘宝24万元的服务费,但淘宝将这些钱用来返还用户。
有不少淘宝的用户甚至要求淘宝收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这些人大部分是卖家,其中一部分人是希望通过收费淘汰一批竞争对手,把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
但马云不为所动,反而给淘宝管理层设置了2010年的盈利红线。一旦盈利超过一定额度,淘宝高管将面临处罚。
作为落实大淘宝战略的一员悍将,自上线至今,支付宝一直专注于电子商务领域。支付宝副总裁邱昌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公司2010年的规划重心还是放在继续做大网络交易规模的工作上,并不在意是否盈利。因为他同样接到了类似命令,即超过多少盈利,年终考核他要被扣分。“董事会不会骂我们没盈利,也不会给我们施加盈利压力,而很可能骂我们在用户体验上做得还不周到。”
支付宝金融合作部资深总监葛勇荻,之前是工商银行浙江一家分行的行长,他到支付宝5年了,至今还有点不习惯每年年关的考核。银行强调的是执行力,年度目标清晰。年度考核的指标无非是拉来多少贷款,放出多少等。而在支付宝,情况很不一样。葛勇荻调侃说,集团要求不能赚太多钱,也不需要他们赚钱。但花钱的压力也很大,比想着赚钱还痛苦。“目前淘宝想的更多的是让更多用户来体验电子商务,现在都是小钱,赚得没意义,等淘宝真正成为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后,那些才是大钱。”
淘宝网公众与客户沟通部经理颜乔说,淘宝不做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蝗虫型企业,而是做蜜蜂型企业,帮助别人赚钱进而自己赚钱。淘宝不希望公众把它当做一家简单的www网络企业,而是希望大家忘掉淘宝,就跟忘掉电力一样。
但与此同时,淘宝的触角却在向线下延伸。而每一次延伸,都带动着淘宝网影响力的延伸。(本文摘选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