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电商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将不复存在,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或多或少的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

(亿邦动力网讯)大淘宝水电煤战略,基本逻辑如下:
1,在未来10年,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将不复存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或多或少的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
2,淘宝认为,任何一个产业中基础产品/服务的市场规模一定是最大的;而电子商务的基础产品/服务就是商品和交易的标准(商品管理,信用评价,担保交易等)。而这些,淘宝都有;更重要的是,基础的东西往往是可以标准化的;而标准本身,则意味着巨额的垄断利润(像美国高通)
3,淘宝自身强大的政府公关能力和市场资源整合能力可以建立起上述标准的压倒性市场地位
4,马云眼光一向不错,所以。。。
但是,该逻辑的实现也有3个前提:
1,淘宝必须控制产业链中最重要的资源:有黏性的活跃注册买家;同时,保持上述人群数目的持续高速增长,不然就无法控制整个产业链。
2,淘宝必须有不逊于Google/Amazon的技术团队,这点一直是淘宝的软肋;不过客观的说,是中国整个互联网的软肋。
3,淘宝必须组织第三方为零售网站提供个性化的插件或者解决方案,因为绝对标准化对于零售网站就意味着血拼到死为了实现这个水电煤战略,淘宝面临的风险是:
1,有黏性的活跃注册买家数增长速度可能不会那么快
首先,淘宝目前差不多把1线城市的潜在买家一网打尽了(依靠无差别的广告覆盖和口碑),要想持续增长,就得像史玉柱一样深入农村精耕细作(其实马云的B2B公司的中国供应商销售团队也是这么干的),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亲戚,06年就知道有淘宝这个地方,但是直到今天也没去买过一件东西!从无网购意识到经常购买的教育成本是很高滴。)
其次,淘宝前期对数量增长的极度渴求造成了一些质量后遗症,假货横行防不胜防,产品同质化血拼价格,洗钱套现凸显,对用户的黏性提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淘宝老鸟都知道金冠店假/仿货也不少,大多数皇冠店都曾经大规模刷过信用值。所以淘宝最近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和封店措施,说白了就是清场。)
2,TOP平台的建设难度可能会大大超过淘宝的想象
首先,业内人士都知道,淘宝的底层架构的大流量并发稳定性不高,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淘宝自己也没想到会做这么大,呵呵)淘宝卖家都知道,今年1,2季度淘宝调整底层结构,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后台都登录不了。
其次,Amazon在06年就推出了和TOP计划类似的S3存储和EC2云计算服务,但是随着用户数的增加,也开始故障频发;TOP平台恐怕也必然会经历这个过程,而TOP平台的用户肯定大都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高,是否敢于把命根子交给淘宝,有待验证。
第三,淘宝目前是纯市场论,通过树典型然后赚跟进者的钱(这点可能不大好理解,举个例子:淘宝把柠檬绿茶捧起来,大批国人自然就会跟风,但实际上时移世易,成功有时候是不可复制的;而跟风者都要买旺铺啥的,跟风者越多,淘宝越赚啊。)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是有惯性的,从市场论转向TOP技术所必需的技术流论,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啊。(IBM由硬转软,从98年搞到04年才算初步见效;微软由桌面转向网络,到今天都没搞成呢。)
3,第三方个性化插件/解决方案的发展,肯定不会很快
首先,个性化产品和标准化产品相比,销售/管理成本高,利润低;淘宝很难有利益驱动去真正上心把这件事情做好。(看官您可要知道阿里巴巴系标准化产品的销售佣金就有20-30%,利润可想而知)
其次,淘宝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本身和第三方ISV是有利益冲突的。其实08年2季度末淘宝开放了API接口之后,已经多次出现了淘宝COPY第三方ISV创意的事件。2个标志性事件是阿里软件网店版集成了大量独立ISV创意的功能,淘宝内部人员做了一个“量子恒道”统计把阿里软件的明星ISV“好店铺统计”打的落花流水。据内部消息,大致是说,公司大了,各个部门的KPI有时候是有冲突的,不好协调,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吊诡的事情。
第三,从内部邮件上看,关于第三方ISV的篇幅只有全文的10%左右,在淘宝高层心中地位如何,可想而知。这也说明,淘宝更在乎的还是用标准占领市场,对ISV的技术分享和用户推介,可能只是想把TOP计划这个故事讲的更完美而已。(编辑:舒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