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人生》的一次访谈中,主持人叶蓉问马云:如果(邵亦波)在2003年没有卖掉易趣,你认为淘宝有机会吗?
马云:这确实是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反正总体来说幸亏邵亦波去美国了。
叶蓉:如果那时邵亦波没有卖掉易趣,你会创立淘宝吗?
马云:肯定不会。
叶蓉:为什么?
马云:你见过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吗?
叶蓉:你是怎样评价邵亦波先生的?
马云:他是个神童,也就是说是天才,尤其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一块,我只不过是踩在天才的肩膀上才有今天的成功。
叶蓉:你认为邵亦波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马云:就是太爱他的老婆。
叶蓉:爱老婆也是缺点?
马云:对一般人来说不是,对天才来说绝对是,如果不是他太爱老婆而选择离开,中国的电子商务绝对是邵亦波个人的江湖。
看完上述对话,很多不明就里的“年轻”读者们肯定一肚子疑问:邵亦波是何许人也,马云为何对其推崇备至?他因为老婆而离开,又是怎样一个故事?

【1】跳级到哈佛的神童
在中国,学历被视为个人重要的“出生证明”。同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鼻祖级人物,邵亦波和马云的“出生”有着天壤之别。
以北大为目标的马云,两次高考均“以较大分差错失”北大,最终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为专科生。而邵亦波,在学业上则像“开了挂”。
邵亦波197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数学老师。邵亦波从小就是学霸,成绩长年在班里数一数二。

11岁那年,他参加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在150人中脱颖而出,夺得金牌。中学时期,他又先后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10多次特等奖与一等奖。作为数学天才,邵亦波很快引发了各大高校的关注。高一时,上海交大向其伸出橄榄枝,让他直接去读本科。
然而,邵亦波没有接受交大的美意。就在周围同学愤慨其“饱汉不知饿汉饥”时,这个学霸直接跳级去了哈佛——哈佛给邵亦波提供了全额奖学金,他成了中国第一个以全额奖学金入学哈佛本科的人。
在大洋彼岸,邵亦波接着“开挂”。他相继拿下哈佛物理和电子工程的双学士学位,随即以22岁的“低龄”杀入华尔街。
当时是“大陆华尔街人的黄金期”,国内金融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不久,华尔街虎视眈眈,有大陆背景的相关人才炙手可热。作为其中的佼佼者,邵亦波饱受追捧。1995年到1997年期间,他先后受到麦肯锡、波士顿咨询集团的邀请,在世界最顶尖的策略咨询公司中,他的表现也堪称一流。
然而,“优秀雇员”并不能承载邵亦波的雄心。1996年,张朝阳带着MIT的风投回国创立爱特(搜狐),这个消息刺激了邵亦波创业的欲望。为了稳固基础,他回到哈佛,攻读MBA学位。
商学院读硕士期间,邵亦波参加了很多商业项目,其中一项,是替新加坡政府寻找可以复制的美国成熟商业模式。调查中他发现,在百舸争流的互联网创新中,eBay网的模式特别好,它改变了C2C效率低下的旧况。邵亦波想:这个模式适合中国,因为中国的市场很没有效率。
于是1999年,邵亦波拒绝了数十万年薪的offer,带着不费吹灰之力到手的50万美金投资回到上海。
【2】在巅峰期隐退
1999年在中国电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年,马云在杭州城郊创立了阿里巴巴巴巴,李国庆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当当网,沈南鹏、梁建章们创立了携程,而邵亦波则在8月份创立了易趣网——这也是中国第一家C2C网站。
在那个星火燎原的年代,这些骄子们恐怕也没有料到中国电商会成长到令人咋舌的当量。马云站在报纸糊墙的民房中大喊“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电子商务公司”的时候,下面有人觉得好笑。而邵亦波甚至没有明确的目标:他没有想过依靠上市和被并购赚一笔大钱,就希望踏踏实实做个好网站。
在这一年的“大跃进”中,电商行业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各网站重技术,忽视经济效益。其模式也缺乏创新,停留在对美国电商模式(Amazon、eBay、AOL、Yahoo!)模仿和照搬的水准。这其中,邵亦波的表现却非常亮眼,他根据中国消费习惯做出了很多差异化创新,比如界面和操作细节上,易趣都有别于eBay。
C2C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事物,借助网络群体迅猛增长的东风,易趣狂飙突进,每天都有变化。2002年2月,易趣首创中国24小时无间断热线服务;5月并购5291手机直销网,开创线上手机销售模式;10月注册用户超过300万,零售物品超过5万件……在整个电商业,易趣的各项指标长期排名榜首,而在C2C领域,易趣更是环睹找不到对手。
初创的易趣直接将邵亦波推向巅峰,其过往的天才事迹频繁见诸报端,媒体称其将引领中国电商创造新时代。

身处舆论核心、拥有海归背景的邵亦波,压根没有遇到“泥腿子”创业者们的烦恼。当时大家都是免费模式,马云花光了账上的50万,找融资处处碰壁;马化腾则看着每天蹭蹭往上窜的OICQ注册人数,为服务器的钱愁得寝食难安。
彼时的易趣,都是资本“倒贴”着往里挤。刚成立4个月,邵亦波就从3家美国PE处拿到了650万美元,半年时间不到,路易威登又顶着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大势,“强行”领投2050万美元。这笔钱还没花完,“老师父”eBay又找上门来:我看你很有想法,跟我学做电商吧。言毕投了3000万美元。

在资本的强势推动下,易趣在日益增长的电商业中不断做大,行业占有率一度超过80%。

马云曾回忆称:当时对易趣很“恐惧”,虽然后者专注C2C,阿里巴巴做B2B,两者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但马云总觉得易趣称霸C2C行业后,会扩张至B2B,侵蚀阿里的地盘。于是,他秘密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研究易趣的模式和手段,这一“间谍工作组”后来成了淘宝的基础。
然而,就在易趣风光无限、对手只能仰望之际,剧情却上演了180度逆转:2003年,邵亦波决定卖掉易趣,eBay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其剩余全部股份。
消息传出没多久,淘宝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