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又双叒叕更新了!
微信的更新大礼包给社交爱好者带来了福音。
尤其是直播的各类功能的完善。朋友圈不再是微商的唯一战场,视频号、直播也成为很好的宣发方式。视频号的先驱者们最近在各种功能的试用中探索新的获客方式,而初入视频号的新手们则还在探索时期。
当大家都聚焦在直播领域的改变时,个人名片版面已悄悄改版,除了能够展示用户的昵称、头像,以及朋友圈相关内容,用户相关的视频号创作内容也出现在了个人名片上。
这也就意味着,在微信的社交体系网络中,视频号成为新的信息载体,微信的个人名片的展示形式增加了“视频名片”的内容。
对标朋友圈,崛起的视频号
在微信过去九年的发展中,朋友圈都是自始至终的流量中心。
微信从最初的社交软件,俨然已经蜕变为不可或缺的功能性软件。移动端普及后,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段的用户,“使用微信”都成为了必备的技能。朋友圈就是面向C端用户的一项重要的功能,相比微博、豆瓣甚至抖音,朋友圈始终属于私域流量,保留了用户本体纯粹生活内容的展示区域。
但随着微信社交圈的复杂化,朋友圈已经不是纯粹的私域流量了。微商的主战场向朋友圈转移,在没有屏蔽的情况下,各类的广告可以刷屏朋友圈。除此以外,公众号刷量、转发、求赞等公众号版块的流量也波及了朋友圈的内容,这与朋友圈的设计初衷相违背。
视频号在现行的发展中确实很好的萃取了这两个搅局因素。因为用户已经“惯性”的屏蔽了朋友圈的广告,这部分不属于私域流量的因素转战到了视频号,视频号基于社交点赞的推送方式给了微商等需要获客的人群非常大的算法层面的便利。将用户重新分层之后,朋友圈可能会回到过去生活化的常态。
用户分层,流量分流是一方面,短视频市场的布局是另一方面。微视发展不尽如人意,而公众号活跃度每况愈下,腾讯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踩着飞速发展的视频赛道并充分利用其社交领域的长处无疑是他最好的选择。在微信这个现行移动应用程序中,最具社交特色的软件上搭建短视频的生态,微信这一步几乎是“必胜”的。
科技发展的过程也是媒体形式快速转变的过程。世纪初,主流的媒体形式还是传统媒体,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集中在报纸、杂志和新闻。随着移动蜂窝网络的发展,图文媒介进入了人们的事业,无论是公众号还是微博,图文都逐渐成为了主流的信息获取方式,许多传统媒介也在向新媒体做转变。到了2017年后,网络速度逐渐变快,流媒体逐渐风靡,抖音快手是短视频的好例子,B站西瓜视频则是中长视频的佼佼者。
在社交软件中加入流媒体的形式,这是微信产品设计的巧妙,也是腾讯的必经之路。在流媒体赛道逐渐拓宽的当今,视频号对标朋友圈,意味着流媒体也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未来,视频号作为腾讯现行主推的流媒体,一定会逐步发展逐步壮大。
工作社交“入侵”,个人名片成为巨型流量入口
流媒体的兴起是腾讯做视频号,极力推广视频号的初衷,社交属性转变则让微信这个软件的功能层次更加丰富了。
企业微信救的了企业的管理者,却救不了身处企业的打工人。微信被工作群覆盖,添加了公司各类素未谋面的“网友”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过去,纸质名片是商务交流的一种媒介,那么流媒体时代,微信名片才是人与人之间展示沟通的素材。
工作社交入侵之后,个人名片成为了一个拥有巨型流量的入口。拥有1200个微信好友的用户不一定会展开1000次对话,但其个人名片很可能被点击1000次;加入一个500人的群,或许其中498人你都不认识,但是入群时会有100个活跃群友点击你的个人名片。这就是个人名片的流量魅力,而现在,这份流量魅力折射在了用户的视频号内容上。
除此之外,视频号也成为个人用户展示的一种载体。社交裂变中,相关性较差的用户能够获得的信息或许只有微信号,微信昵称,微信头像,和空无一物只展示三天的朋友圈。但是如果你的视频号传输着个人的创作内容,甚至商业的创作内容,那么它将是作为名片传递工作信息的一种“利器”。
说到底,视频号发展的主要形式还是会依靠社交裂变,工作属性的增强也是微信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这种推广方式造就了和传统的短视频平台的差异化优势。社交,依旧是腾讯的杀手锏。
新的一年了,你的“视频名片”支棱起来了吗?
拾频作为首家专注视频号进展的媒体,将持续关注视频号最新的动向,为大众带来最新的视频号有关资讯和未来趋势,旨在推动视频号发展。
如果你是视频号的探索者、观察者,对视频号创新有独到的见解,并且 实操过视频大号,欢迎加入拾频社群,当然也可以投稿给拾频。
此外我们已经组织了10个非常精准的「视频号媒体行业社群」,其中包括媒体的视频号官微,企业视频号官微,已经覆盖超过4500位媒体圈KOL,仅限媒体人或视频KOL、负责人加入,还有最后300+位置。
“新的风暴已经来临”,做视频号推动者,和拾频一起吧!
注:文/拾频,文章来源:拾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