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政出台,淘宝要变。“放权”“失控”成为热词。但在卖家眼中,淘宝之变,未必是“变天”;淘宝下放权力,却有名无实。低价成性、流量入口被商业化、中小卖家生存环境恶劣、大卖家靠老用户为继……十年淘宝,从初创之时,就埋下“恶”的种子,如今想要扭转局面,现行“新政”,似乎只是一场“戊戌变法”。
以下是亿邦动力网与一位资深淘宝卖家的对话实录:
匿名卖家:一句话,所谓还权卖家根本就是伪命题,不成立的。对淘宝全网继续利好,对大部分行业的零售商家来讲,利空明显。
亿邦动力网:利好利空分别何解?
匿名卖家:对淘宝是利好,因为平台的功能更精细化,不管是增加前端展示也好,还是给卖家自营权利也好,这些都给了躁动的卖家以新希望——虽然本质上,生意的第一步,卖家最为重视的还是订单交易。
所以,从平台技术角度上,淘宝继续扩大领先优势。
对大部分淘宝店来讲,将面临入口流量进一步碎片化,是利空。貌似营销不再阻止卖家报名各种活动了,那是因为现在淘金币或者试用中心等进入“白送时代”了。
亿邦动力网:你的意思是说 淘宝根本不会还权给卖家?
匿名卖家:还权给卖家,我理解为以下几点。
先说营销折扣权。以前淘宝经常会说,卖家嫌弃淘宝平台各类目运营组织的活动太多,折扣要求力度太大,月月促、周周促,搞的卖家不打折就没办法卖,买家更是不折不买。淘宝以前不肯停,今年开始提还权给卖家,让卖家自己搞营销手法活动,运营不搞了,或者少搞了
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为什么?
① 因为买家的消费习惯已经生成,不折不买,甚至现在日常折扣低于5折,买家下手都会犹豫;
② 产能过剩,参与在线零售的竞争者足够多,更何况亏本的多,割肉出局的多,都是在被平台绑架的基础上,补贴消费者。零售所有的商家环节都有充分的打折欲望,你不打别人打,折扣低了不是生存的好不好,发展的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否活下来的问题;
③ 买家购买需求开始降低,没什么东西是非买不可的,或者是非得立刻下单的,甚至有效需求都被可支配财富减少而被抑制,如果没折扣,傻子才下单;
④ 电商各个平台的竞争,使消费者可以享受365天天天都是大促销,天天都是力度巨大的折扣;
⑤ 淘宝平台上的有价值的流量入口都已经商业化了,都有众多的卖家在付费竞争,这个时候所谓的留一些组合资源给到类目运营来搞活动是亏本生意,还被扣上逼卖家打折的恶名,所以减少类目运营组织活动的行为,只是让卖家缺少更多免费流量和5分钱的活动流量,提高行业竞争门槛,坐收早起加入战局并获得海量流量支持和业务沉淀的商家的历史果实而已。跟以前买车车牌象征性的收点工本费手续费,现在某些城市上牌,就要拍卖或者是抽号,抬高后来者的准入成本,是一个道理。
亿邦动力网:到底对卖家而言,需不需要更多的流量通路呢?
匿名卖家:试问,现在有几个卖家的运营端,能将现有流量入口利用充分呢?即使是顶级的卖家,也没做到,未来也做不到。市场始终有一条看不见的准绳,那就是投入产出比。所以,不是做不到所有流量入口的掌控运营手段,而是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全入口管理流量,投入产出不划算。
亿邦动力网:即便考虑转化率、ROI的因素,不是越多的流量来源越好吗?
匿名卖家:不同的的流量入口,转化率,ROI是不可能一样的。
茵曼和裂帛都具备将任何站内站外的流量入口做精细化管理的实力,可是为什么不去做,就是因为做了,投入巨大,而得到的回馈,却不大。摆明主力的流量入口有这么多,把握好现存的就够了。
现在的网民,上网行为已经很复杂化了,很多的淘宝站外入口,其实对网民来讲,都是重复展示的。别忘了,网购群体的增量放缓,以至于对某些品类的商家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亿邦动力网:你在第⑤点里提到的,所谓的“减少类目运营组织的活动”指的是哪一类流量?
匿名卖家:第⑤点其实揭穿了淘宝的狡猾之处,既不担恶名,同时自己站内流量价值又保证最大化。同时,商家的折扣行为从过去的淘宝促成,被动地转化为自己主动打折,甚至力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