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输入始终是人们最习惯的交流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也越来越习惯在手机上直接用语音来进行交互。面对这样的趋势,也有众多创业团队瞄准了这个方向,出门问问就是其中之一。
从“出门问问”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 这是一款提供生活服务相关的应用。
“我们提供的是生活服务搜索,比如搜索机票、本地信息、天气等。”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告诉腾讯科技。在创立这家公司之前,他在谷歌美国总部的机器翻译团队工作,在机器翻译和语义处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出门问问的一大特点是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提问,比如“周围人均50元的中餐厅”,或者“今天从北京到上海最晚的一班高铁”,出门问问对这些问题都能给出很好的搜索结果。
不过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对于机器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判断。比如在上面第一个例子里,“周围”就需要判断地理位置、“中餐厅”、“人均50元”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参数;而第二个例子机器则必须理解“最晚一班”这个概念。
这些都要求出门问问有很强的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能力,同时还需要接入类似大众点评、美团之类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来为用户提供精准有效的搜索结果。
语音识别和平台接入
从用户使用出门问问的流程来看,出门问问要完成两个步骤:首先是分析用户的问题,然后是反馈给用户答案。
这里面第一个步骤其实需要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李志飞表示,目前这两项工作都由出门问问团队自己完成,而出门问问团队有90%都是工程师,现在的主要工作更多也是把后台技术做好。
虽然相比传统语音识别公司,出门问问从人数和积累上来说有一定劣势,但李志飞认为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
一方面由于他们是这个领域的新玩家,因此没有过去的技术包袱,可以使用最新的开源技术,从起点上就比较高;另一方面因为出门问问仅提供“生活服务”相关的搜索,需要识别的范围也较小。
“我们目前还没有百科类的内容,比如姚明的妈妈叫什么这样的问题。”李志飞说。这一定程度上也让他们能更加专注在更细分和垂直的领域。
相比搜索引擎可以索引互联网上的所有内容,然后根据用户的关键词反馈结果,出门问问需要给用户更精准有效的信息,因此需要获取结构化的数据。这靠抓取是不够的,需要和在线生活服务平台的合作,接入对方的API来完成搜索。目前出门问问在这方面有约30家合作伙伴。
李志飞表示,现阶段更多是出门问问主动去接别人的API,但是当出门问问成为一个流量入口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希望接进来。而只要同一个细分市场有竞争,就一定会有公司希望和出门问问合作来获取更多用户和流量。
但是由于目前出门问问提供的信息广度很大,他们并没有精力将一项服务做深,比如机票比价就不是出门问问的核心。“我们更多是提供服务的广度,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让用户可以查更多类别的东西。”李志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