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门别网!
        

论坛首页 电商快讯 电商平台 直播 求职招聘 商标论坛 黑料爆光
  • 位置:门别网 淘宝天猫网店转让 网店出售 门别卖家论坛 电商快讯 腾讯:流量的冬天 导航:
    腾讯:流量的冬天
    发表于 时间:2021/4/27 5:35:00  查看:212 次  回复:0 次  复制链接
    门别网QQ群:640225098 门别网天猫淘宝网店买 天猫网店评估淘宝网店估价请输入店网址: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华为的冬天》

    6年后,腾讯终于又做了一次大的调整。2012年,在腾讯上一次大调整的时候,这种调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三篇文章(《通往A级:腾讯的门槛与瓶颈》、《腾讯“电商之困”:先天不足,四体不勤》、《再造腾讯:创新必须自上而下》)的分析之后,赵博思认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腾讯就会处于不断的整合之中。”

    2018年9月30日,腾讯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为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腾讯称,这是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的前瞻思考和主动进化,也是对自身“连接”使命和价值观的传承。

    这次调整的背后,是头条系疯狂的崛起流量,腾讯应对乏力;人工智能时代崛起,而对于人工智能的能量来源——数据,腾讯至今没能完整地整合到一起。

    腾讯拥有最好的资源和最优秀的团队,但未来忽然充满变数。曾经谈腾讯色变的创业者们,忽然发现腾讯并不是不可战胜的。腾讯眼睁睁看着今日头条在它眼皮底下从独角兽,成长为超级独角兽。如果不出意外,雷军念兹在兹的千亿美元企业的梦想,会被张一鸣这个80后轻松拿下。而腾讯却无能为力。

    如果只看利润,腾讯还可以有很多细节去挖掘利润,还有很多流量可以极致变现,但今日头条的崛起,恐怕还是给腾讯上了一课。如果腾讯流量遇到了瓶颈,未来将会怎样?

    资源诅咒:澎湃的流量

    直到现在,腾讯澎湃的流量依然没有用完。显然各种连接和变现还都没有到达极致。

    QQ时代的流量变现,成就了腾讯帝国;而微信的崛起,又把腾讯打造成了全球Top 10的科技巨头。因为每个人都置身腾讯的流量池中,在腾讯看来,这是一座挖不完的金矿。

    故事的最开始,并不是这样。

    当时因为互联网没有这么完备的设施,流量泛滥而没有办法变现,马化腾一度希望100万的价格把QQ卖掉。

    1998年深秋,马化腾发现国外有个即时通讯软件ICQ(I seek you的谐音,3个以色利人1996年创建),他就和张志东一起开发了中国版的OICQ,即QQ的前身。

    OICQ一开始就捕获了巨大的流量。但当时没有变现的方式,流量即是负担,马化腾一度想以100万元的价格转让QQ,但没有人愿意接手。

    2001年,因为涉及短信、彩信等移动梦网的无线增值业务,腾讯开始盈利。这时进行了第一次组织结构调整,把研发线和市场线分开。同年,因为ICQ商标拥有者起诉,OICQ改名为QQ。

    随后,QQ开始研究如何把流量变现。

    最开始,2002年,马化腾曾经尝试QQ收费,但浅尝辄止。随即,马化腾考虑流量变现的新方式,准备进入游戏领域。

    2003年1月,腾讯推出QQ秀,随后,棋牌游戏启动,再后来QQ秀红钻上线。腾讯为此创建了Q币销售渠道。

    当时,通过创造性的虚拟电子物品出售,以及导流休闲游戏等多项创举,腾讯证明了海量的流量可以通过种种方式变现,获得巨额收入。2004年成功上市,流量变现成为了腾讯的商业模式,而即时通讯的鼻祖ICQ还在,但是几经卖身,现在是DST旗下企业。

    随后为了对抗MSN的竞争,腾讯不断优化QQ产品,使每个产品的细节更好用;同时,为了对抗Hotmail,腾讯收购了张小龙的Foxmail。

    2005年,腾讯第二次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了事业部机制。而在此前的几年里,为了更好的变现流量,腾讯数次冲击大型游戏,但均告失败。

    2007年,为了更高质量的变现流量,腾讯开始尝试个性化媒体广告。随即,腾讯代理了《穿越火线》和《地下城与勇士》等大型游戏,2008年又上线了《QQ飞车》和《QQ炫舞》,导流变现的同时又获取了更多的流量。2009年成为最大的游戏厂商。2010年,为了更好进行个性化流量变现,腾讯推出了广点通。

    至此,腾讯在流量时代一往无前,无往不利。腾讯自己也认为,腾讯的核心能力是流量和(由流量带来的)资本。由于QQ自身的强势发展,腾讯主要聚焦在如何变现流量上,从来没有担心过流量问题。

    因为过于强盛,腾讯已经错过了很多重要的机会,这些机会在微信和微信支付的成功之下,被大家忽略掉了。

    危机隐伏:流量的分流

    此前,腾讯在流量市场的地位,堪称睥睨群雄。虽然偶尔有MSN、Spaces和Hotmail以及开心网、51.com等对腾讯有一些挑战,但都没能取得实质的进展。当时最大的问题是如此巨大的流量如何更高效变现,而不是如何获得更多的流量。

    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下子涌现出来许多新的挑战。2011年微信发布,并战胜了稍早的米聊取得了成功。腾讯保住了移动时代互联网流量的一极。微信流量起来后,腾讯又开始围绕微信搭建一整套流量变现体系,并且成功拓展了微信支付、大型手游、朋友圈广告、以及很多流量的二级入口等等。

    但这时,腾讯出现了战略失误,错过了几波机会。由此,自己在流量市场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且新生力量甚至威胁到了未来腾讯的发展。

    第一个战略失误是放弃了微博。微博是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当时新浪市值只有几十亿美元,但孵化出来的新浪微博市值150亿美元。当时腾讯因为做出来微信,就没有把持久战打下去。当时阿里巴巴巴巴在社交上未能成功,直接入股陌陌和新浪微博,并且现在还在打磨钉钉。从战略的角度,持续的深耕社交,哪怕进一退三,也从来没有放弃。

    如果腾讯当时以更高的价格入股或收购新浪,或者把微博作为战略持续深耕,或许结果会有不同。

    第二个战略失误是忽略了头条系产品。千人千面的推荐阅读,实际上不是内容的分发,而是搜索的进化。这个产品如果真的要做,不应该是内容团队做算法,而应该是技术团队用搜索技术做推荐。腾讯忽略了这一款产品的重要性,又没能打通内容和技术,导致自身的产品一直没能做到更好的推荐,错过了这个产品,就意味着腾讯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不掌握,进而在后续的分发应用中,全面落后。

    第三个战略失误是忽略了短视频类产品。腾讯在视频上一直持续发力,但在短视频方面,并没有挖掘到更好的方式,一直处于模仿之中。而由于第一个和第二个战略失误,腾讯严重匮乏内容提供方,这个短板虽然通过公众号有所弥补,但对于UGC的作者来说,仍然不够。尤其是推荐算法非常适合帮助用户做推广,这得到了用户的青睐。

    腾讯做短视频仍然是希望用“1+”(即流量导流+模仿产品)的方式,但这个领域里,这个模式行不通。短视频是交互式的生态平台:没有千姿百态的创作者,就留不住用户;没有忠心耿耿的用户,就没有创作者。

    腾讯最近重金引入明星想推新的短视频,但这个生态里,如果纯粹的模仿,已经没有腾讯什么事了。

    腾讯的流量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的变现。但是,从根流量上,今日头条正在想办法断腾讯的后路。

    面对BAT的围剿,每年还有巨额的收益,并且拉住了原创作者的参与。几年的发展里能够逃得过BAT的围剿,这背后的压力,相信参与竞争的人最有感触——如果市场来了一个“小不点”,但你面对它无能为力的话,那么未来它一定会逐步蚕食你的地盘。

    通过新闻流量、短视频流量突飞猛进,头条顺势抓住了内容的源头:作者群。二者合而为一之后,对于流量的攫取更加凶猛。腾讯和百度都推出了作者计划,但整体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从今日头条到皮皮虾到火山小视频到抖音,今日头条通过分发模式,主动连接流量的用户和流量的需求,全新的打法让腾讯并无招架之力。虽然腾讯的QQ和微信仍然笑傲群雄,但对今日头条的无可奈何,就给了头条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空间——在一年之内,头条就会取代百度成为新的三巨头,ATT(阿里、腾讯、头条)将会取代过去的BAT。

    为什么腾讯会放弃这些战略高地?腾讯当时应该并没有把这些领域视为战略高地,而是简单的用流量思维进行投资。一旦流量思维变现的时候,发现投入产出比不够,或者对方领先太多,就干脆放弃不做,把精力投入到了能够变现的领域。

    微博领域,在导流变现没有成果之后,被腾讯放弃;短视频微视也在尝试后被放弃;新闻端流量则被今日头条拿走,随即短视频流量也被抖音拿走。张一鸣的作者扶持计划(把流量变现收入分配给原作者)和流量推荐分发模式,成功的俘虏了作者和用户。在文学和音乐以外,腾讯流量攫取的努力,成果都乏善可陈。这时,腾讯应该才开始审视腾讯根源的“流量问题”。

    “1+”模式得与失

    为什么会出现战略的失误?赵博思的理解是:当眼下的流量变现都忙不过来的时候,谁还会去关注未来不赚钱的业务?

    根据乔布斯的“动机论”,不同的动机,决定了你会用什么人,采取什么标准,做什么事。腾讯是做社交的科技巨头,但是腾讯把自己的优势归结为流量。赵博思认为,如果把流量作为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继续不断扩大流量,继续高效的进行流量变现——能自己做的自己做,不能自己做的都交给别人。

    如果说张一鸣的观点是“算法没有价值观”,那么马化腾的观点应该是“流量没有价值观”。只要是流量,我们总不能把流量区分出好的还是坏的吧?只要可以变现又不犯法,我们总不能否定流量创造的价值。而因为流量是当下的,是即时的,所以腾讯的注意力也就聚焦到了商业回报上,就变得更注重短期回报。

    恰恰因为腾讯关注的是流量,而非人,更不是推动社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在动机和决策上,就会有显著的不同。为了流量变现,腾讯曾经无所不用其极。现在,腾讯加上了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作为愿景,但本质上流量思维仍然是腾讯内部的主导思维。例如,几年前,一位腾讯高级经理讲产品要抓住人性,讲的就是要抓住人性的“七宗罪”。因为从流量思维入手,劝人向学、劝人向善、放下手机都不是流量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2012年,腾讯终于推出QQ for Mac版本。之前,腾讯不仅没有推出苹果版本的QQ,还要把isQ(实现QQ在Mac上运行,苹果粉丝开发的版本)给断掉,全然不顾苹果用户在网上的请愿。当时有记者问马化腾为什么不开发苹果版本的QQ,马化腾的说法就是用户太少。

    因为用户少,所以不给Mac用户开发QQ,这句话的背后,就是典型的成本收益概念。对于海量流量变现而言,为Mac用户单独开发一个版本似乎得不偿失。这个错误后来得到了纠正,而且Mac版本的QQ越来越好,网友们开玩笑称:马化腾换Mac电脑了。

    流量模式下,所有产品经过企业的流量,都会变成核心“商品”,想办法销售出去。为了让所有的流量都能变现,腾讯必须拓展自己的产品线。

    2012年,我把腾讯这种模式称之为“1+”模式。腾讯不可能把每个产品都做成A级,流量变现的产品基本上适可而止,而QQ和微信则必须做成A级产品,这样才能用带来的流量去“+”everything。“1+”模式也就是流量的精髓。这也是为什么马化腾能够率先提出“互联网+”的原因。

    “1+”是腾讯过去成功的法宝,但也成为腾讯通向更大成功路上的制约因素。没有“+”很难赚钱;“+”多了就必须进行整合。“1”必须要照顾“+”,“+”也必须围绕“1”。“1”虽然是盈利的核心,但为了确保“+”的盈利,就必然会停下来照顾其利益群体。二者互相帮衬,也互相掣肘。

    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曾引入KPI(绩效考核)标准,结果追求投入产出比的底层创新带来抄袭问题;而以导入流量(如QQ、微信)为前提的业务拓展,更是扭曲了创新的动机;最核心的问题是,马化腾一定会要求所有的团队,必须围绕“1”来创新。

    由于“1”的发展,每前进一步,后面的“+”都要随之调整一次,同时,由于“1”的强大,对“+”的要求不必是A级标准,导致B级和C级员工充斥。最终,个人利益强过了公司利益,对上级的服从战胜了公司愿景。

    腾讯的优势是流量变现,因此,腾讯的业务模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做大做强“1”,获得更大的流量;利用流量做好“+”,搞好流量变现。

    此外,因为腾讯强调的是流量和连接,因此在服务的时候,往往做得并不好。商务行为(To B)销售只是服务的开始;但从“连接”角度来看,销售是流量变现的结束。

    有两个案例可以作为佐证。

    今年7月,初创企业“前沿数控”部署在腾讯云上的公司网站、小程序、H5突然打不开,腾讯云方面向前沿数控确认,丢失的数据已经找不回来。——这样的错误对于腾讯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你能想象腾讯微信的数据崩溃后找不回来了吗?那为何腾讯云找不回来了呢?重视程度、服务意识都是核心的硬伤。

    再比如,腾讯非常希望去“+”everything,但是,最终金融、医疗、交通、政务等方面都没有真正下功夫做起来,只有自己能够在线掌控的游戏和视频表现尚可。

    流量大师:今日头条才是真正可畏的对手

    就在腾讯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危机也开始隐现。

    在流量的世界里,突然涌入的其他玩家,侧面占据了用户的大量时间,而流量内生的增长(主要是微信和QQ)一旦放缓,嫁接在其上的投资和内部孵化(“1+”模式的“+”)就很难成立。

    其实,很多企业都是流量大户,而且他们也靠流量带来的利润生存,诸如Facebook、Twitter、谷歌都拥有海量的流量,为什么大家并不觉得他们是流量企业?

    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流量作为一个商品来经营?

    因为他们并不会把所有的流量都标价,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为了出售流量而做各种导流、连接。他们是想办法让用户在自己的核心产品上得到最好的体验,并且完成商业模式。而不是希望把流量作为一种商品,想办法怎么销售出去。

    他们希望打造一个完整的单一产品,给用户相对完整和优化的体验。因为,一旦把流量作为商品,其结果就必然以利润为导向。

    流量思维下,不可能有战略思维。流量是当下的,战略思维基本上是会牺牲掉当下一部分利益的——没有战略思维,就不可能有长期的大的布局。而只顾着短期流量变现,自身的体系就会出现很多顾及不到的漏洞,就会被偷袭。

    利润驱动模式下,就难免很多项目浅尝辄止。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有没有一种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是可以以短期的利益最大化来实现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件事耗尽所有精力5年不成,是不是值得10年时间去做?在腾讯,过去是没有这样的项目的。微博、微视这样重要的战略入口,都说放弃就放弃了,其他的项目更可想而知。

    这就意味着,长期项目在腾讯内部很难存活下来——可能某件事比较重要做了十年,但这件事基本上不会是一个团队做了十年。一定是走走停停,换人再做。

    在流量模式下,利润至关重要。实际上腾讯没有非流量思维的产品布局,做产品也是为了赚流量或者变现流量。

    腾讯最开始把对手放在了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想尽办法去挖掘微信和QQ的流量,而且也在不遗余力的进军社交。但阿里巴巴本身并不威胁到腾讯的流量交易模式。

    但今日头条则不然。

    在阅读应用上,腾讯多个产品线都有阅读类的产品,头条系的产品只是被视为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但头条系内部其实不是作为媒体,而是作为搜索、分发技术来匹配的。当二者的战略高度不一致的时候,基本上胜负大局已定。

    前面说了,今日头条看似媒体实则技术,其实今日头条的本质对腾讯更加具有威胁。因为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也是流量交易,它从一开始就是围绕流量来搭建商业模式的(当然也因为技术没有价值观,同样为人诟病)。但是因为是通过技术的模式分发流量、匹配流量,为流量分发用户,让用户匹配流量,其模式是主动的、个性化的、自动化的,而且更精准、更高效。

    相较于腾讯这种金字塔式的流量分发相比,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今日头条显然更适合移动时代的个性化需求。而且,今日头条已经通过构建自己的流量池,抄了腾讯的后路。现在头条系的流量和后劲都不逊色于腾讯,考虑到分发模式的优化,头条系挑战腾讯,就差一个顶级的杀手级产品。

    虽然今日头条、抖音等等都堪称A级产品,但是他们的品相还不能和QQ、微信相媲美,他们在社交功能上缺乏黏性,在口碑方面也颇有质疑,仍然需要今日头条进一步去解决问题。

    今日头条对流量的解决方案,是完全优于腾讯的。一旦头条系在下一波社交竞争中取得突破,腾讯的流量将会进一步受到冲击。

    掣肘:战略的困局

    周而复始的调整,说明很多时候是短期行为。短期行为在短期是最高效的手段,但要适应长期最优解,最好的方式不是不断调整架构,而是建立能适应变化的战略性的架构。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腾讯的官宣是怎么说的——

    腾讯的愿景是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的战略目标是“连接一切”。腾讯的核心业务是社交平台与数字内容:一方面通过微信与QQ等社交平台,实现人与人、服务及设备的智慧连接;另一方面为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优质的新闻、视频、游戏、音乐、文学、动漫、影业等数字内容产品及相关服务。

    此外,腾讯“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通过普及移动支付等技术能力,为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具体来讲就是:在工业、医疗、零售、教育等各个领域,腾讯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数字接口”和“数字工具箱”。

    先来看愿景,“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这个愿景就像“做个好人”一样,并没有明确进化的指向性,也无法指导做事——更多的像是为了不再被骂“狗日的腾讯”,而约束了一下团队的行为。这个不是愿景,而是对此前过激的行为进行了一个限制。就好比有人有暴力倾向,妈妈告诉他要“做个好人”一样,不是“愿景”。

    在来说说战略目标。“连接一切”“数字化助手”排除了价值观,因为要连接一切。本质来说,这是个口号,不是个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应该是可以拆分成企业发展路线图的,应该是可以分批次分步骤地实现愿景的过程。

    再来看看战术执行层。只做社交平台和数字内容,这基本上就包括了一切,然后再连接一切。也就是说基本上都做。只不过,社交平台和数字内容是为了获取流量,而后面的连接和助手是为了变现流量。

    愿景、战略和战术,原本就是哲学、规划和执行;长期、中期和短期等多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愿景的目的是统一团队的方向、思想和价值观,让大家为一个共同的使命,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并且逐步实现的过程。没有势能的愿景,没有动能的战略,再加上赛马战术,这是典型的围绕流量构思出来的产物。因为不能舍弃流量核心,所以就只能以流量为中心,它的外延只能这么表述了。

    相形之下,阿里做的就比较好。阿里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愿景。在这个愿景之下,可以拆分出战略和战术,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从最开始的黄页,到现在的蚂蚁金服阿里云,都是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前面说了,流量作为腾讯的“动机”,打造成当下的模式已经是最好的。但这个模式下其实并无愿景和战略。仔细研读下来,“愿景——战略——战术”,并不是一个从未来到现在的发展路线图,其实是当下做事的三个维度:获得流量非常重要,有了流量就能连接一切,当然,这一切还是要有控制的,因为我们要做“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看!完全就是一件事。

    这次重新调整,其实就是根据业务相关性充分分成了六块业务:流量平台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即Platform and Content Group)和微信事业群(WXG);导流和连接(现在的使命改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平台包括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互动娱乐事业群(I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此外还保留了原来的后台部门技术工程事业群(TEG)。

    这其实仍然就是一种业务分堆的管理模式。每一堆里,再划分出不同的层级,因为资金和流量的垄断,这样的模式必然是对上负责,而且是对上级目标负责,再加上流量和资金对于效果的考虑,就不难理解为何微博、微视以及头条系等那么多重要的产品出来,腾讯都失之交臂。如果有战略思维,这些地方就算屡败屡战,也绝对不能放弃。必要时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全资收购。如果,腾讯用战略高度来布局这些领域,现在至少,还可以有一战的机会。

    Facebook把所有做社交的软件,要么收购要么模仿,从来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没能阻止Snap的崛起,也从没有放弃对Snap的抄袭和努力。如果Snap愿意溢价3倍出售,我相信Facebook会毫不犹豫,这是做社交必须要付出的代价。阿里做电商,也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去布局,哪怕全资收购。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不放弃。如果一个事是正确的,是应该做的,那么就永远不会放弃,哪怕进一退三,也绝不放弃。因为这是一个企业应该做的战略布局。

    执行:赛马模式的问题

    如果让我用八个字来概括腾讯20年的发展,我会这样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腾讯习惯重金激励做出巨大贡献的团队。这和华为习惯“小改进、大奖励”是完全不同的。奖励小改进,意味着是个人的,而且也是可为的。但是奖励年度大项目,往往需要跟对人,需要项目和机缘。个人在其中的努力微不足道。腾讯激励的是野心家,而非广大群众。无论是微信团队还是王者荣耀,都是如此。

    “小改进,大奖励”是在不断优化制度、优化流程,强调的是团队的一致性;而奖励重大项目则只对项目负责人有作用,项目负责人再把激励贯彻下去。这就变成了一种人治:每个人都对上级负责,对人而不是对事负责。

    如此,各个业务线就可以各显其能,对外扩张,最终就铺成了一个多层级、多维度的业务线,“摊大饼”模式迅速扩充起来。任何一个业务线冲到第一线,腾讯都会给予重金和职务方面的奖励。微信成就了张小龙,王者荣耀成就了姚晓光。

    赛马模式成就了微信和张小龙,成就了王者荣耀和姚晓光,但总体来看,赛马模式并非是企业最好的管理模式。40年前,苹果曾经自以为是的推出3款电脑,让用户选择。结果用户选择了IBM。

    赛马模式除了浪费资源,还意味着高层对于项目的选择是利益驱动,而非战略驱动。利益驱动又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案,于是通过内部竞争的方式促进团队的活力。

    因此,赛马机制意味着,不敢全力下注,就意味着管理层并不知道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这给了项目负责人以充分的理由去游说(忽悠),如果上级判定不了,就多方下注。从过程来看内部资源会被分散,从结果来看又以成败论英雄。

    从执行层面来看,与其说马化腾是产品经理,不如说他是品控抓得比较严。乔布斯是创造产品并监控产品做到最好。马化腾是监督产品做到最好。马化腾对于流量产品的关注度更高,后来马化腾对投资项目(流量转化)一度也非常关注。马化腾几次流传在外的朋友圈,都在谈被投资企业的发展问题,本质上就是在宣传腾讯流量效果,也是流量思维的延续。

    当然,即便维持现状,也不妨碍腾讯成为一家牛X闪闪的公司。但最现实的问题是:如果维持现状,出不来下一个张小龙和下一个现象级别的产品,腾讯就只能被动的等待被人蚕食。

    在管理上,腾讯目前也面临着挑战。早在2016年10月,腾讯WXG(微信事业群)一年一度的管理团队领导力大会上,张小龙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腾讯管理架构上的问题,他提到微信加一个功能需要两个月的排期,要开始警惕以数据为核心的KPI和复杂的流程。

    腾讯的高层都是各管一块儿,现在再次调整后依然是各管一块儿,层层叠叠之下,这种内耗并不会减少。

    各自独立的事业群,等于分封建制。司层面,仍然没有一个最高优先级的战略,自然,资金的投入和分配,也没有办法战略级的执行,只能是按照投资效率去做——否则部门之间就会出现矛盾。

    由于“1”的发展,每前进一步,后面的“+”都要随之调整一次,无论是薪资、考评、目标等等。如果无法作为一个整体管理,就必须划分出不同的事业部;如果事业部还不能胜任,就会分设独立的子公司。同时,由于“1”的强大,对“+”的要求不必是A级标准,导致B级和C级员工充斥。最终,个人利益强过了公司利益,对上级的服从战胜了公司愿景。2012年腾讯变阵的时候我就说,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腾讯就会处于不断的整合之中。

    阿里的解决方案,是学习Supercell,推出了“中台”战略。“阿里的中台战略以后,整个公司的生态价值凸显出来(也包括流量价值),前台的创新就是如何发掘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哪怕创新的前台业务死掉也没关系,因为只要战略在、只要中台的技术能力和数据都在,深耕战略,哪怕进一退三,只要不放弃就有机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可能目标达成很难,但只要这个目标是公司战略,轮番攻城之下,久久为功,直到事成。但腾讯以流量为驱动,很多重要的项目可能因为短期利益而被忽略掉。

    相反,收购了Supercell的腾讯,并没有推出中台战略。

    11月2日马化腾在朋友圈回应,“以用户为中心,加强数据保护而非成立数据中台。”不过这个逻辑并不能站住脚。数据完全打通,当然让人不寒而栗,但数据放在各个部门就不侵犯隐私?

    当然,中台策略并不是唯一的方案,但腾讯如何才能打造出全新的腾讯,破解诸如今日头条这样针对性的挑战?这才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马化腾曾表示,如果微信没有出现在腾讯,腾讯是非常危险的。那么,在这个体制下,腾讯还会诞生下一张船票吗?




    给楼主点动力吧,已有 0 个人对这内容打赏,关于打赏说明.

    收藏好内容,方便下次查阅,淘宝网店估价.
    内容违规投诉举报请联系在线客服QQ:278336453
    淘宝0信誉店铺转让出售购买
     
    福建省地区皇冠店铺转让
    ¥13000
    江西省地区出售淘宝店铺
    ¥80
    江西省地区华东地区亚马逊全新一审企业店铺,带公司过户,宠物,家居,玩具类,欧洲北美,澳洲等9个站点,无社保,无扣分,有意联系
    ¥25000
    亲,只需3秒可 快速注册登 录 门别卖家论坛,马上与18万电商卖家人学习干货!
    推荐连接:淘宝0信誉店铺出售网店价值评估天猫新店转让最新150主题淘宝企业店铺购买
    帖子永久地址: http://www.menbie.com/view-1931518-1.html  复制推荐给好友获得门别币
    门别网2000人QQ群:640225098 门别网天猫淘宝网店买
    微信公众号 门别网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欢迎扫一扫 门别网APP下载欢迎扫一扫
    公众号MenBieCom已超18万电商人关注
    论坛签名: 回复
    导航:   1   首 页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menbie.com
    级 别 初入门别 注 册 2020-2-4
    等 级 1 最 后 2022-2-17
    门别币 979450 发消息
    签 名  www.menbie.com
    置顶贴子
     数据侠平台 - 商家注册地址  
     数据侠-高质量大平台  
     数据侠-高质量大平台  
     淘宝卡条件刷单没权重,根据搜索权重规则针对性补单调整  
     怎么样能在网上兼职赚钱?加V:2307015730答案加V:2307015730  
     标签 补单人群 补流量 补单技巧 关于淘宝刷单补单的注意事项  
     标签 补单人群 补流量 补单技巧 关于淘宝刷单补单的注意事项  
     抖音小店无货源玩法怎么样?0违规补单玩法 帖子有图片  
     淘宝运营补单的意义以及补单的作用是什么? 帖子有图片  
     淘宝直播补单,抖音补单  
     京东直播板块上线了  
     明星直播带货三宗罪:补单 售假与炒作  
     曝淘宝打击售假补单 违规商家停站内推广 帖子有图片  
     网传淘宝迎双11启动鹰眼逮补单 官方否认 帖子有图片  
     央视曝淘宝补单 暗示国税出击马云下神坛 帖子有图片  
     淘宝或将出新规打击补单 超5笔直接关店 帖子有图片  
     遏制补单 微盟提倡用社交圈进行信用背书  
     严打补单 淘宝暂停龙邦快递部分区域合作  
     淘宝打击“换宝贝”补单 违规或被工商处罚 帖子有图片  
     淘宝打击“换宝贝”补单 违规或被工商处罚 帖子有图片  
     补单 刷粉 薅羊毛 互联网大厂难斗“灰产基建”接码平台 帖子有图片  
     曝淘宝打击售假补单 违规商家停站内推广 帖子有图片  
     淘宝或将出新规打击补单 超5笔直接关店 帖子有图片  
     大量淘宝个人零信誉店铺0信誉店一审二审个人店 Q278336453 V(menbie001)个人注册新店出售012  
     大量淘宝个人零信誉店铺0信誉店一审二审个人店 Q278336453 V(menbie001)个人注册新店出售011  
     【我是新人】补单平台-天猫淘宝-商家运营补单  
     【我是新人】小树苗平台-优质淘宝补单平台  
     【我是新人】百花谷新平台-百花谷商家端新站点-优质补单平台  
     电商获客新变局:博弈拼购、新零售电商企业下沉市场寻找获客增量  

    下载门别APP

    客服微信
    menbiewang
      关于我们
    了解门别
    网站FAQ
    联系地址 员工招聘
    免责声明 服务费用
    新手入门
    注册新用户
    买卖常见问题
    服务费用说明
    会员级别

    交易保障
    网店交易法律效力
    店铺转让认证
    担保交易隐私协议
    关闭淘宝贷款
    买家与卖家
    卖家出售流程(演示)
    买家购买流程(演示)
    买家如何充值
    卖家如何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