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化生活方式的崛起,令淘宝乃至整个电子商务的信息组织方式和盈利模式面临拐点。
淘宝最近频提“社交化”。阿里巴巴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就公开表示,社交化是淘宝当前的战略方向,是“即使屡战屡败也必须坚持下去的大趋势”。未来三四年,淘宝将通过SNS机制完成大部分商品与浏览的互动。
“也许未来淘宝总流量的三分之一是类目,三分之一是搜索,三分之一是SNS社区化的互动。”换言之,未来搜索将不再成为消费者在淘宝上购物的绝对主流,广告竞价决定的商品排名和展示机制也不再大行其道,商品陈列和发现机制将基于每个人的购买习惯和社交圈。
这是淘宝第一次明确提出其社交化战略目标。社交化生活方式的崛起,令淘宝乃至整个电子商务的信息组织方式和盈利模式面临拐点。这次淘宝能够成功升级、持续领跑吗?
拐点已到
追本溯源,可以将互联网对信息的组织和沟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少数人搜集和编辑信息并向大众传播,如新浪、网易的门户网站,这只是传统媒体的电子化;第二阶段,搜索引擎的出现极大加速信息传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个搜索词来获得自己想要知悉的内容。第三阶段便是社交化,它将把全世界的信息以人的维度有机组织起来,不需要搜索,信息却能最有效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就实质而言,电商企业一直以来“以广告换流量”,还是在因循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投入巨大,广告轰炸。这种硬性推送的盈利模式和互联网互动分享的民主机制本身就是一对悖论。只有让用户的参与度越来越深,依赖性越来越强,形成盘根错节的关系网,B2C网站才能获得长期发展的根基。
未来趋势很明确:在社交化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已不再是一对一的交易关系,电商企业成为信息源,用户成为信息传播扩散的一个节点,通过各个节点的关注、分享,使商品信息进入用户的社交网络,并进一步扩散传播。
产业大势已成,星星之火将从哪家企业开始燎原?我们认为,目前在国内几大电商中,淘宝是最有条件和实力率先走向SNS的公司。淘宝拥有每天9000万人次的访问量、2012年预计将超过1万亿的销售规模,无人能出其右。更何况,近十年来沉淀下来的海量数据亦令其他新成立的电商无法企及。
无论是规模实力,还是对用户数据的掌握与理解,淘宝都应该最有条件和可能性将自己率先打造成为电子商务SNS的领先者,进而享用巨大的市场红利。
屡败屡战?

曾鸣称“淘宝在社交化道路上屡战屡败”,其实没有他说的这么悲壮—因为淘宝并未真正朝着SNS的方向投入多少资源和精力。没有付出,何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