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阿里巴巴巴巴邀请当红韩国明星李敏镐代言,疯狂宣传,随处可见3.8生活节的广告,其广告主要集中在“餐厅就餐3.8折”、“KTV欢唱3.8元”、“电影票3.8元”、“与零售继续合作”、“手机专享价”这几个部分,前四部分显得特别“O2O”,第5部分也是推移动端O2O入口,阿里巴巴旗下重要的产品天猫、淘宝、收购不久的高德地图等全线参与。
当时手机淘宝市场负责人魄天3月8日之前对媒体说:“我们希望重新定义三八节”,用阿里巴巴coo张勇的话说:“希望能再造一个生活消费的双11”。而“马云请全国人民吃喝玩乐”之类的标题满天飞。
而其结果怎样呢?应该说并不理想,当天,马航MH370失联,这个令人悲伤的消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3.8生活节”相关的话题寥寥无几,阿里巴巴造势已久,原本希望再造的节日被冷处理,算是对阿里巴巴“造节”的沉重打击,感觉像是功亏一篑。但即使没有马航MH370失联这件事(真是希望没有),我想“3.8生活节”也远远不能达到“双11”那样的火热程度。在3.8之后,淘宝又强推“码上淘”,力促O2O消费生态,但结果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阿里巴巴自己说的热闹,却没有多少真正接地气的消费者回响。
今年,“3月8日码上抢购”:战略收缩、回归购物
相比去年的3.8生活节,今年阿里巴巴可以说是战略收缩,没有了去年的明星代言和线下站台,没有了去年那样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没有像去年那样广泛覆盖餐厅、KTV、电影院、购物中心这类典型的线下消费场景,而是主要集中在“码上抢购”,且没有了去年淘宝、天猫、聚划算、高德地图等产品合力推广“3.8生活节”的浩大声势,系列产品里只有淘点点还挂着“3.8生活节”的主题logo,但是跟去年的logo都已经不一样,显然并不是去年的延续,而更多是淘点点这条产品线的自身节日营销。
今年的效果,从外部观察,可以用“让人唏嘘”来形容,3月8日下午淘宝官方列了一堆数据“在9:00活动开始后10分钟内,有38万用户踊跃参与,她们扫走了10间一线城市大型超市一天的销量。在30分钟内,共有54万人扫走30万卷纸巾、4万瓶洗衣液、30万箱牛奶和3万桶食用油。”,我粗略的计算了一下,这些商品价格加起来顶多也就小几千万,这算得上成功么?(只有销量不高的时候,才拿这类数据做宣传,京东在双11的时候也是这个宣传路数,销量如果真的超出大众预期,就会直接拿销售额数字说话,双11的时候天猫直接拿销售数字说话)
再直观的看,3月8日下午四点多打开手机,早上9点档开放扫码的商品绝大部分都没有被抢购完,到了当天晚上,淘宝直接把所有要扫的二维码放到手机淘宝活动页上(不知道是否与销量不佳有关),也真心是醉了,这算哪门子O2O?算哪门子扫码?让一台移动设备对着另一台移动设备扫码,不是毫无意义的多此一举么?直接让人买不就完了么?纯粹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即使这样,截至3月8日59分59秒活动结束时,仍然有一系列商品并没有被抢光,想必这会让喜欢说“爆款”、“秒抢光”的淘宝感到尴尬。而至于淘点点的3.8生活节,似乎并不是此次阿里巴巴3.8节日活动的重点,并没有太多对外宣传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