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的开启在我的
微信后台,每天都会有粉丝和我交流内容
运营的问题。
现在的内容运营者真的很苦,每天都在编写各种图文,现在内容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令人更郁闷的是,微信图文打开率越来越低,大家的分享率也越来越低,图文的内容运营遇到瓶颈。
现在每天有上千万个微信公众账号在生产内容,各种图文消息让用户“疲惫不堪”。
常常打开订阅号,一片红点,用户根本不担心看什么内容的问题,而是关键是谁的内容值得看。
图文市场的竞争俨然成为一片红海。
互联网时代已经解决了内容生产的问题,各种内容在网上“泛滥”。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关键的是内容的筛选。
这里的”筛选“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以个人背书使得内容IP化;第二,重新定义内容表现形式。
1、IP化像我这种以个人背书的自媒体,很多人订阅我,不是因为我的内容写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我这个人,大家认识或者间接认识我,喜欢我这个人的精神。
同时我的内容原创,所以稀缺,内容没有可比性,只有我一家有。
我就是个”品牌“,我就是个IP。
回看Papi酱的视频,她非常注重个人品牌的打造。
你别看她每次都无厘头,但是发布的每条视频结尾,papi酱都会一本正经地说一句:”我是papi酱,一个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这就是典型的人格背书,打造自我品牌,将”Papi酱“IP化。
虽然,Papi很不喜欢别人叫她”网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真是因为”网红“,Papi才实现了粉丝积累,才有了任性的资本。
2、重新定义内容表现这一块是很多人往往忽视的。
比如,所有人都知道读书好,但是还是很多人不读书呀。
但是,如果我读给你听呢?
你是不是就愿意呢,甚至愿意付费了。
罗辑思维旗下的“得到”APP就是这样!
他们生产内容本身吗?
不生产!
他们只是把你不愿看的文字信息变成语音说给你听而已,换了一种形式,你就喜欢了。
再回看Papi的视频,她的内容本身的特色并不大,关键是她的表现形式。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Papi的内容是图文消息,还会有很多人觉得她有趣呢?
我估计有很多人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了。
正是因为她采用了这种短视频的形式,所以正好杀入短视频的“蓝海”。
为什么说短视频是“蓝海”?
因为大家现在更加习惯在手机直接观看各种视频节目,特别是短视频。
以前4G刚刚上市的时候,大家都觉得4G资费很贵,不舍得用4G上网,更加别提用4G看视频了,觉得这就是要“烧房子”的节奏。
但是这一年来,随着大家对4G的熟悉和4G资费的下降、
流量不清零的实施,再加上WIFI持续爆出的安全问题,大家越来越喜欢直接使用4G上网,甚至直接使用4G看视频。
早有人预言,2016年要迎来短视频爆发年。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今年在大转盘上线了一个产品叫做“happyday”,用户可以按照天来购买大额流量包。
要是提前一年,这种流量包是办理不出去的,因为当天办理,当天使用,使用场景太有限。
但是2月份,在没有任何
推广的条件下,这个流量包29天居然办理了十几万份。
当我们去回访用户,问他们为什么要办理这种流量包时,所有用户的回答都是“看视频”。
所以说,现在用户已经非常愿意在手机上看视频,并为此付费。
我们今年还尝试从以前单一图文推送内容,改成向用户发送一些短视频推送内容,如用户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推送一个小移女神祝福他/她生日快乐的视频,打开率很高而且获得用户好评。
这再一次说明,用户对短视频的认可。
Papi酱的融资成功宣告着UGC短视频这一全新内容体裁正式崛起。
之前,很火的公众账号石榴婆报告、严肃八卦、同道大叔,不是不火,都是图文形式为主。
现在看多了,难免“疲劳”。
相信后期,一定会有更多的短视频为主的自媒体出现。
而对于短视频内容制作来说,无论是生产还是分发,都已经奠定了极佳的基础。
从生产层面,各类生产工具的出现,已经支持一台手机就可以拍摄、剪辑、分享的全部流程,“全专业化”的工具已经将“视频生产门槛降至历史最低”。
所以,还在为内容生成而烦恼的“小编”们,为何不尝试把内容模式改成”网红式“短视频呢?
这也许就是下一个蓝海哦!
Papi酱爆红后引发的2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