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国历史上规模位居前列的IPO,同时也是在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中规模最大的IPO,阿里巴巴巴巴早在上市之前就被美国监管方丶机构投资者丶个人投资者到承销商丶做空机构丶律所丶公关公司和中介机构以及媒体高度关注。
不过,这一次阿里成为专职发起上市公司集体诉讼律所的“猎物”的时间点和时机都令人意外。
“阿里这个事情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以前大部分是由做空公司或媒体发现企业有造假行为丶内幕交易或重大信息未披露等情况,但阿里这次假货风波是工商总局以白皮书形式发布的,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情况,在全世界可能都是一个先例。”郝俊波说。不过,他也表示,虽然事情是独特的,但重大信息应该披露不是一个新问题,在所有国家的证券法中,都是一个很清晰的问题。
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代表,阿里事件也已经波及了中概股,外界也担忧诉讼会进一步影响中概股的表现。
数据显示,1月28日,百度大跌3.17%;1月29日,京东大跌5%。截至上周五收盘,中概股多数下跌,6只股票跌幅超过5%,酷6网跌6.36%,兰亭集势跌6.16%。
此外,资料还显示,介入阿里巴巴调查的律师事务所,包括Pomerantz丶Rosen丶HowardG.Smith丶Holzer&Holzer和BronsteinGewirtz&
Grossman等律所,这些律所绝大多数是发难“中概股”的常客,针对中概股的集体诉讼经验尤为丰富。在2014年遭遇做空的中概股公司,比如网秦丶澜起科技丶500彩票丶世纪互联等都曾遭遇这些律师事务所调查。
最近的一个涉及中概股集体诉讼的例子是2013年8月底针对兰亭集势发起的诉讼,罗宾斯盖勒律所丶Rosen和Holzer&Holze均有涉足,其中,Rosen在兰亭集势证券集体诉讼案中被美国联邦法庭法官指定为独家首席律师事务所。兰亭集势以155万美元左右的金额达成了诉讼和解。
Pomerantz曾在去年5月发起过针对聚美优品的集体诉讼,当时该公司股价一度缩水超过六成,目前该案还没有了结。
更早前的2012年9月,至少有7家律所发起集体诉讼,Holzer&Holze就是其中之一,以做空机构“浑水”提供的证据作为主要依据,指责新东方及其CEO发布虚假误导性财务信息。
罗宾斯盖勒律师事务所更是一家老牌擅长代表投资人打集体诉讼官司的律所,曾深入涉足中概股相关的集体诉讼,包括几年前因涉嫌财务欺诈丶信息披露不全或违反信托责任等而遭到起诉的中国能源技术,还有晶澳太阳能丶泛华保险和巨人网络等公司。
脱困靠盈利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诉讼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盈利才是对股价影响最核心的问题。阿里市值快速缩水,在金融圈子看来,公司盈利低于预期才是痛点。
1月30日,阿里巴巴公布2015财年三季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15财年第三财季实现净收入261.8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32%丶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9%。
中金公司指出,261.8亿元的净收入低于此前市场预计的276亿元。
此外,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8%至59.8亿元。
元大证券分析师王佳卉在报告中指出,公司将净利润下滑归因于股权激励支出增加和收购业务整合对利润率的正面影响低于预期。2014年四季度阿里巴巴对员工的股权奖励支出达到43.13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涨554%,相当于当季收入的16%。
此外,中金公司分析指出,由于春节期间第三方快递公司难以全速运转,阿里巴巴在淡季中的表现将不及拥有自营物流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另外,阿里巴巴在IPO后开展的密集销售活动将在未来一个季度造成挤出效应。利润率下滑主要是因为淡季中经营杠杆相对较低。此外,移动变2015财年第三财季移动端商品成交数据表现强劲,表明移动端用户流量增长稳健,但变现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为吸引广告商阿里巴巴对广告价格实施大幅打折。